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保洁

正文内容

原标题:药房大并购为何停了?老百姓董事长:现在不敢有半点闪失

过去几年,以老百姓(603883.SH)、一心堂(002727.SZ)、大参林(603233.SH)、益丰药房(603939.SH)为代表的四大上市民营连锁药房,以及以阿里、高瓴、基石等为代表的资本,不是在马不停蹄开设药房,就是在争先恐后并购药房。

不过,进入到今年,各路资本的圈地潮,却有陡然降温迹象。如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等都不约而同在今年一季度放缓开店或并购门店步伐。

各路资本的强势入场,推动了整个药房往集中度方向发展。但疯狂的兼并潮,亦推动了药房并购估值居高不下,但不容忽视的是,单个药店创造的经济效益却在往下走。

据中康CMH数据发布的最新数据,药房行业目前以规模扩张为主,百强连锁平均单产由2017年的193.63万元下降到2018年的181.06万元。

更严峻的事实还在后头。

数据同时显示,2018年全国药品零售终端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842亿元(按零售价计算),较2017年的3664亿元增长4.85%,这一增速较2017年的8.15%下降3.6个百分点,创下20年新低。

  圈地运动现“刹车”

“行业的疯狂并购为什么停下来了?一是估值太高;二是未来不确定性太多。我们公司最近有几个并购案子给我看,都被我否定了,一方面,并购标的还是按照大盘5300点的估值跟我谈,这我肯定做不到;另一方面,行业现在有太多不确定性,一旦有不利的政策出现,有可能会导致巨大损失,加上药品零售行业又是一个毛利率非常低的行业,我们现在不敢有半点闪失。”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西普会上,老百姓董事长谢子龙这样说。

谢子龙的谨慎态度亦在老百姓的报表中有所传导。今年一季度,老百姓新增直营及并购门店数量200家,但在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就一度达到355家。

曾几何时,在扩张门店上,大本营坐标湖南的老百姓,属于行业中“骁勇”一员。2015年是公司登陆上证所上市的首年,彼时公司的营收规模在四大民营连锁药房属于中规中矩。上市之后,公司吹响了扩张号角,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不是开店,就是在并购门店。借助于圈地运动,短短几年间,老百姓一举跃过一心堂、大参林拿下四大上市民营连锁药房营收“头把交椅”。

在过去几年,除了老百姓为代表的四大民营上市连锁药房外,行业外的资本也一度疯狂入局。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高瓴资本旗下的高济医疗异军突起,强势入场药房并购圈,到2018年底,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整合了约300亿元规模的盘子,更是一举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药房连锁。各路资本的疯狂入局,涌现了不同派系的连锁药房,如阿里系、基石系、高瓴系,以及以广药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系等。各路资本的疯狂入局,进而某种程度也推高了行业的并购估值。药店并购标的“面粉贵过面包”,一级市场并购价贵过二级市场的估值的现象,在行业中也并不罕见。

如今,放缓扩张步伐的,不只是老百姓一家连锁药房。在老百姓未赶超前,大参林本是四大民营上市连锁药房中的老大。今年一季度,大参林新增门店数量是155家(包括新开门店105家,收购门店51家)。而在去年同期,公司新增门店数量一度高达263家。

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是,资本近日似乎亦在悄然撤退。如7月23日晚间公告,老百姓近日亦收到原始股东泽星投资的清仓式减持计划。背靠瑞典私募巨头的泽星投资要计划减持公司近30%股份。按照目前老百姓股价估算,该笔减持可套现的资金超过50亿元。

虽然老百姓在公告中称减持是“因股东经营发展及资金需求”,但该巨额减持仍引发外界浮想联翩。

利空笼罩下的药房行业

前期,连锁药房的高开高举大并购,直接的推动力是为迎接医院内处方外流机遇。伴随着“医疗、医保、医药”的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医药分家政策的持续推进,院内处方外流被视为趋势。业内一度估计,院外处方药零售市场的容量,或高达上千亿元。这也是为何从2014年起,民营连锁药房相继争相上市,目的也是为扩张寻求资金“弹药”。

但摆在药房行业的现实是,当前药品在零售行业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中康CMH数据显示,2018年零售终端全品类市场总体规模达3842亿元,较2017年的3664亿元增长4.9%;增速比2017年的8.5%整整下降3.6个百分点,已创20年新低。

“当前药品零售产业竞争形势不容乐观。首先是药品零售低增速状态延续,其次,在低增速状态下,药店数量还在增加,导致单店服务人口平均数继续下降。另外,百强连锁平均单店营业额出现下降;全国范围看,中小型门店业绩下滑占比最大。虽然院内处方外流是趋势,但外流的趋势尚不明显。”中康资讯副总裁李俊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说。

而目前院内处方要实现外流,仍障碍重重。“处方外流,首先要解决处方来源问题,药品法中最基本的规定,就是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但事实上现在我们几乎所有的药店没有能力去辨别那张处方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其次,医保如何对接专业药房发展,目前挑战重重;再者,药店的药事服务能力也无法跟上。”在西普会上,百洋集团董事长付钢这样表示。

多位受访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8年药品零售产业增速创新低背后,除了处方药外流趋势不明显外,还跟前期神药风波持续发酵、补益养生类产品增速受挫严重以及零售药店直面医保控费等因素有关。

贵州有一药店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补益养生类产品销售好的话,可以占到药店收入百分之十几。中康CMH方面监测到的数据亦显示,补益养生类产品的增速已从2017年的20.4%下降到2018年的5.8%。

从2018年下半年起,多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全国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加强监督,开展严打骗保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医保控费,对药店也是剧烈冲击。中康方面的数据也显示,医保刷卡消费在零售市场的占比已达到了42.8%。

“从长期来看,医保控费将成为趋势,先从医院开始,之后蔓延至药店,药店的医保监管是必须接受的, 现在才开始,后续仍会持续下去,从整个药品零售来讲,短期会受影响。”华润三九一高层人士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中康咨询总裁吴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家新医改推进、国家卫建委在建立医联体等措施,一定程度使得客户往医疗机构回流。目前药品零售终端销售规模提升,主要靠的是终端零售价在拉动,但客流这块却有下降趋势。零售药店面临升级,但从长期来看,专业药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跟帖评论(0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