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保洁

正文内容

自4月下旬至今,科创板日均仅受理1.8家。此前市场推测的越往后期会涌现越多企业申报的现象,并没有出现。

5月7日,又有有方科技与连山科技两家IPO企业获得上交所科创板受理,这意味着受理企业队伍已达102家。

而随着申报企业家数增加,监管层的审核节奏也在面临新的挑战,审核速度是否会受到影响;能否赶在6月底推出首批……

公开资料显示,4月下旬以来,无论监管层抑或项目组都在分秒必争推动进展。五一小长假科创板股票发行审核系统仍然正常接收审核问询回复文件;二轮问询也已开启。

有投行人士表示,支持监管层“问出一家好公司”的审核理念,但又担忧保证企业高质量的同时,审核节奏会否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尽管申报企业持续增加,但申报速度已在放缓。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前8批平均每批受理6.3家,但4月下旬至今已降至平均1.8家。

对此,多名投行人士谈道,这才是应有的常态,新的企业也有成长周期,无论上市板有多少,符合科创板条件的企业只有这么多,未来也不会井喷。

家数多问询紧

科创板申报企业突破百家,上交所目前已经向82家科创板IPO企业发出首轮问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二轮问询已经启动,部分企业已经收到上交所第二轮问询问题。但由于公司还未提交新的回复文件,因此二轮问询内容暂未披露。

为了尽快推动企业进入二次问询,投行人士都在加班加点做材料。

“大部分企业要进行二轮问询,所以为了抢在第一第二批挂牌,大家都在赶时间反馈首轮意见。” 5月7日,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上交所也分秒必争,五一小长假科创板股票发行审核系统仍正常接收审核问询回复文件。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5月以来提交回复的企业家数出现暴增。小长假期间共有9家企业提交回复;5-7日内,依次有9家、10家、10家,合计在问询企业中占比达到46%。

前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监管层提问非常细致,“问得太细了,投行工作量非常大。”以天奈科技为例,公司是3月22日首批受理企业之一,7天后(29日)已被问询,直到5月7日公司才提交回复文件。合计68个问题,公司反馈意见时长达到39天,超过一个月。

但在他看来,监管层“问出一个好公司”的理念应该要支持,保证企业高质量,不过,对于审核人员而言,审核压力也非常大。“比如有些公司浑水摸鱼上报材料,没讲清楚业务模式和核心技术,监管层可能需要进行多轮问询。现在企业家数多,如果每家要进行两轮以上问询,一是审核压力很大,二是审核速度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快。”

根据上交所此前表示,与首轮问询为全面问询不同,第二轮问询将更加聚焦,重点针对首轮问询中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没有说清楚、讲明白的重要问题,通过刨根问底式问询,要求发行人进一步披露信息,便于审核机构对相关事项作出审核判断,便于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对于上交所能否在市场预期的上半年推出首批科创板企业,前券商保荐代表人王骥跃曾表示,这个时间预期可能需要调整。

他解释,从发出上市委审核通知到挂牌成功,理论上至少需要5个整周的时间,倒推一下至少5月24日前要发出上市委通知才来得及。从问询函回复效果来看,预计大多数公司在问询回复后都会收到二轮问询,多一轮问询可能就延长个10-15天时间,所以科创板首批挂牌时间和挂牌家数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

  申报速度放慢

与此同时,科创板申报企业速度也在放慢。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自3月22日受理首批以来,截至目前合计29个工作日,上交所科创板日均受理3.4家IPO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申报潮出现在前8批,也就是3月底至4月初。其中,3月22日、29日以及4月3日单天受理家数最多,均达到9家。前8批日均受理高达6.3家。

而随着时间推移,申报家数渐少。自4月下旬至今,科创板日均仅受理1.8家。此前市场推测的越往后期会涌现越多企业申报的现象,并没有出现。

对此,深圳一名券商保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这种情况恰恰是正常的。现在国内四个板块,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不会一下多起来。”在他看来,上市板块再多,标的企业只有这么多,未来也不会出现井喷情况。

王骥跃也有相似观点,“市场上本来就没有这么多拟上市公司,报出来百家已经不少了。企业生长需要周期和时间。”

王骥跃预计6月底会有集中申报,主要是科创板规则出来后才开始准备的企业,因为年报有效期到6月底到期;而7月份申报企业会大幅减少,因为要等中报审计,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前述深圳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从受理企业名单分析来看,大部分是从其他“赛道”转过来,比如新三板、创业板、港股等,“这些企业属于预期之中,它们本来就有上市计划,也经过长时间辅导,所以项目成熟,能立即申报科创板。但投行存量项目集中申报后,未来怎么去挖掘新的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跟帖评论(0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