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教师,快乐,学习中,过程,教育,教学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

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

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1、 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 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⑴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⑵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⑶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 3、 教学方法的内涵 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⑴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⑵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⑶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1] 分类模式 播报 编辑 国外教学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中国教学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常用方法 播报 编辑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确 2、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 3、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现场教学法 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小作物具体的育种方法和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并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 播报 编辑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里所阐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⑴问题教学法 ⑵探究教学法 ⑶发现教学法 2、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⑵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⑶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 ⑵选择与确定问题 ⑶讨论与提出假设 ⑷实践与寻求结果 ⑸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 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创造变异方法的教学中。如各种作物的杂交自交技术、人工诱变技术、原生质体的分离、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 2)、模拟教学法 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 3)、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作物育种目标制定、杂种后代单株选择、株系选择、自交系配合力测定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 ⑴再现功能。 ⑵集成功能。 ⑶交互功能。 ⑷虚拟功能。 选择运用 播报 编辑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复式教学 播报 编辑 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纪或班级的活动。 适用: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 不足: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 现场教学 播报 编辑 定义:是任课教师、现场有关人员或二者协同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上课,上课时限可长可短。 意义:加强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改变信息性质,帮助消化、  巩固和系统化知 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种种因素制约,使用有限;学生只能了解现实的局部情况或局部过程。 尝试教学 播报 编辑 创立者 邱学华,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邱学华专家创立的。 基本要素 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促进四个有利: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基本模式 第一步: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要做好两个准备: 心理准备:创设尝试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尝试教学的奥秘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自己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为了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尝试问题,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条件,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决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第四步: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七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 第六步:教师讲解 教师从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灵活模式 调换式;补充式;增减式等 基本原则 尝试指导原则 准备铺垫原则 即时矫正原则 合作互助原则 问题新颖原则 民主和谐原则 达到尝试成功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 课本的示范作用 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过程教学 播报 编辑 基本含义 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语篇水平上指导写作,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各个写作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直至最后成文。 产生背景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关于写作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麦肯齐和汤普金斯的过程写作法。因独辟蹊径,观点新颖而实用,受到外语教学界的瞩目,成为写作教学法的主流。该方法克服了结果教学法的种种弊端,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它认为,写作的实质是以英语为工具,去发现、澄清和挖掘意义,准确表达思想的复杂过程。学生有感而发,文章内容实在。过程法的提出对中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意义重大,值得借鉴。写作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它的重心已渐渐从写作成品转移到写作过程,教师从过去关心学生写什么转移到关心学生的写作过程。这种改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阐述一下与之息息相关的语言教学重心的转移。20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教学逐步摒弃了行为主义理论,转向以交际为目标的教学法。交际法渗透到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产生。写作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来发现内容,挖掘内容,准确地表达内容,与读者进行交流。使写作课堂成为交际的课堂,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有趣的课堂。 理论基础 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它认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单独行动。它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上,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指导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直至最后成文。 基本程序 (一)写前阶段 (二)写作阶段 (三)修改阶段 (四)重写阶段 (五)评阅阶段 1、改变身份老师以读者的身份进行评阅。站在与作者交流的角度,就好象是学生就坐在你的面前,对文章中正确的观点批注“好”、“我赞同”等;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读者的敏锐的感受力,感觉到要对读者负责。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切、尊重和重视,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作文。 2、少批注错误。许多老师认为,对学生的作文批得越详细,越是对学生负责,学生也越能尽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事实上,也许相反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因为教师毫无遗漏地批注所有的错误,会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他们的弱点,甚至产生气馁和不快。为此,教师每次只需标出两、三类错误集中解决,不在此范围内的错误可以暂时忽略。但对于思路不清或主题不明之类严重的错误还应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所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其写作提供帮助。 优越性 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明显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一) 渗透到整个写作过程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再是读范文和给评语,而是贯穿到写作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将整个写作过程当做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二)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通过老师的启发、同学的指正和范文的引导,学生们扩展了思路,将写作的重点放在了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上,使他们的作文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三) 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尊重,从老师的批注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四) 拓展了自由的空间老师不再将批改的重点放在语法、词条和句子结构等条条框框上,使学生免去许多束缚,得以源源不断地发挥意识深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总之,把写作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整个写作过程,并不意味着排斥写作技巧的讲授,其重要意义在于摆正了写作与思想表达之间的关系。学习并掌握写作技巧和文章结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而表达思想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开拓思路,寻求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表达方法,那么,毫无疑问,他们的作文会更真实,更有意义,也更具有说服力,作文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主要特点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写作。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共同进行修改比教师仅以书面形式对作文批改和写下评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犯重复错误的概率就会减小。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实质上是整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构思、写作和修改,这样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3.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由于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这就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懂得写一篇文章必须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写作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强调加强教师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这就会使写作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过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利多弊少,应从实际出发,灵活使用。 局限性 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加强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固然很好,但若班级人数众多,要这样做实际上是困难的。这种方法宜在小班(如英语专业的小班)进行。当然,也可把大班分为小组进行。其二,这种教学法无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写作文的技巧,因此,对帮助学生参加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等考试没有很直接的实用效果,因为这类考试要求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 主题教学 播报 编辑 基本含义 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 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基本模式 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基本程序 1、确立主题。根据学习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确立有适度范围的,能够反映问题本质的主题。 2、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特点,以一种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各种不同的创造方式。从思想文化、艺术特征、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技术运用、叙述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的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实验研究。 3、创意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向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有个性,有原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对多种可寻得的工艺技术的特点与方法进行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并关照工艺性的艺术呈现。研究与实验,从而选择能够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方法。 5、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的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 基本要求 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 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小组成员一起共同讨论结果,针对整个教学年度的总课程,对整个教学课程有充分思考,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是课程总体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要确定单元目标,将总目标细分,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再细分到每一个教案,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目标,这个教案可以是几个连贯的课节的总体,称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授课使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针对阶段目标确立评估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能力。 教学特色 ⑴主题教学法是动态的 主题教学法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模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而服装时尚意味着一种“变化”和“时效性”,因此变化的规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为服装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⑵注重研究过程、掌握最终结果 后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倡完全自主的学习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学习并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即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信息捕捉灵感,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过程得出良好的结果。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并通过主题创作的表达展现出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⑶实行集体备课团队教学 由各相关课程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确立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最初必须是针对前期研究而拟定的,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最初的尝试,教学方案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进展情况,分阶段逐步确定,而不是事前可以确定的。在专业主题教学方面以“主题设计”为主要形式,每一主题都有相应的主题内容和总体要求,一般四至七完成一个主题的设计。 [1] 作用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 主题教学法研讨会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情境教学 播报 编辑 创立者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56年至今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 情境教育专著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学法。 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基本特点 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基本模式 “真、美、情、思”形成独特优势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情境教学法专著 一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情境教学在起初阶段就受到“意境说”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我想,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獐,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 二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开放的情境让孩子身心得到释放,作文教学的成功让我发现了美的无可比拟的功效,引起了我新的思考。我联想到“意境说”中刘勰从“美物”到“美文”,王国维的“外物美”到“内修美”,讲究的便是一个“美”字。“意境说”对“美”的反复的褒扬,激励着我在情境教学初期就去追求语文教学的“美”。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儿童切实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熏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感。由此,我想到美学,想到艺术,借鉴边缘的学科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儿童的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 (三)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教学现场的反应告诉我,“美”能激“情”,进而促使我在情境教学如何“激情”,如何“冶情”方面作了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联系“意境说”对情感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内在的关联。刘勰在《物色》篇中,从客观外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观外物的影响之深。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儿童恰恰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的心头,教育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于是我将“意境说”、“情景交融”、“境界为上”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到用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的情境,并不是一种单纯形象的呈现,而是浸润着、弥漫着情感。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 [2]。 快乐教学 播报 编辑 基本含义 快乐教学法就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产生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时代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生存压力巨大。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以更好地面对生 活挑战,是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压力也波及到学生身上,被动学习、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学生恐学、厌学、逃学,甚至有的看见书就发慌,拿起笔就哆嗦,他们已经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到了一起。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参悟不了生命的意义,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苦也得学呀!”有家长如是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不努力,不进取,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呀!现在痛苦一阵子,将来幸福一辈子!”的确,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让家长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更为孩子的将来担心。我们能够理解父母的这些想法,也能体会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如果你讨厌足球,偏要你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看足球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其它什么也不能干,相信,过不了半个月,你也许就要疯了。可是孩子呢,无论他多么不喜欢学、不愿意学,都必须天天呆在课堂上学习,他们能不痛苦吗?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地去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人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我们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用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快乐,跟孩子一道以积极乐观、豁达坦然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盛赞弟子颜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经常去温习它,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是快乐的。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者”可以理解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乐之者”,可以理解为懂得快乐学习的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其学习效果固然好,但快乐学习的人,其学习效果则会更好。16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蒙田在他的《论对孩子的教育》一文中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生却手持柳鞭,板着可怕的面孔,强迫他们埋头读书,这是怎样的做法呀?我要让教室里充满快乐,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欢乐。教室是他们收获的地方,也应该是他们玩乐的地方。被很多人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牛顿”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19世纪便以“快乐”二字作为教育哲学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他数年的教育实践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快乐教学法”解决当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问题。 原则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实施快乐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实施快乐教学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2.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3.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 “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宽容和赞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不已。斯宾塞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快乐教育同样需要本着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在循循善诱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时机,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爱和智慧把快乐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快乐酝酿出学生不屈的勇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成功。千万不能不讲方法,强迫接受,出现“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结果却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来承担”的悲剧局面。 策略 快乐何来?快乐源于知足,源于坚持,源于超越,源于达观,源于尽责,源于感恩,源于宽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一种快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快乐,“‘饶人一过’,胜造七级浮屠”也是一种快乐。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支配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为人处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转,遇岸水转,遇石水转,倘若他人不转,我转……这就是快乐的真谛。 1、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相信事在人为,善待自我,将自我完善经常化。 心态是人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塔,心态决定行为的方向和质量。保持快乐的情绪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鼓励,不让生气惩罚自己。教育就是教人育心,一个拥有快乐心态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快乐,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攒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就应遇表扬的事高声地说,批评的事幽默地说;紧张的事轻松地说,严肃的事和蔼地说;激励人的事动情地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将来再说。 2、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尽责,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常怀感恩心,永驻尽责志,坦然面对得失,承认美中不足是常态,这是快乐人的快乐秘笈。拥有感恩的心,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的美丽,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么平淡的生活也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生活中,成败不必问,得失不必究,只要用心至真、用情至深,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过程和结果都是幸福快乐的。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要以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为快乐,为朋友众多且贤良能干而快乐,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事实上在赞美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有向别人学习的心理,这是有益的快乐;而以骄奢淫逸、贪图富贵、损人利己为快乐则是有损身心健康的快乐。 3、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换副“眼镜”看世界。 “把每个人看成天使,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天堂里;把每个人看成魔鬼,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地狱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做伞的,一个嫁给做面的,于是这老太太天天愁容满面、长吁短叹,天晴时为做伞的女儿没生意而忧,天雨时为做面的女儿没生意而愁,终于有人告诉她:天晴时为做面的女儿好生意而喜,天雨时为做伞的女儿生意好而乐。从此再也听不到老太太的叹气声了。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只要换个心情,换个角度!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这方面颇有思考,他在引导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变换100个不同角度去考虑,成功地从“背书是享受”、“考试是享受”、“上课是享受”、“阅读是享受”等100个方面让每位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4、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追求深层次的快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那些聪明仁爱的人,总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快乐,体验高雅的生活情趣,懂得拥有快乐,让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知心姐姐”卢勤常告诫孩子们: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拿是幸福感、成就感。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才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体验到助人的快乐。 5、学会倾诉,学会倾听,诉出心头的苦,说出心中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人有快乐也都本能地希望与他人共享,把快乐跟人共享,快乐就会加倍。同样,有了痛苦你就喊,它可以释放心头的忧愁和恐惧,把忧愁与人诉说,忧愁就会减半。斯宾塞认为,不管怎样的学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于是他发明了“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在类似扑克牌上写问题给孩子抽,让孩子讲讲自己担心或快乐的事、自己的期望或心愿,家长也跟着抽,也回答问题,跟孩子交心,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12个问题让人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人们把这个游戏叫做“斯宾塞纸牌”。 6、实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 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采取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形式来传递教育的信息,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如“智慧风铃”在音乐中学语言;“一把植物的种子”作自然观察整理成自然笔记;“家中的小地图”培养方向感、地理观;“数字跳房子”学数学……把教育的目标付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中,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获得求知过程的愉悦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1、 中外对教学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使得中外不同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者对“教学方法”概念的界说自然不尽相同。 2、 教学方法不同界定之间的共性 ⑴教学方法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⑵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⑶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体系。 3、 教学方法的内涵 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⑴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⑵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⑶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1] 分类模式 播报 编辑 国外教学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中国教学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常用方法 播报 编辑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确 2、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 3、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现场教学法 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小作物具体的育种方法和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并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写作能力。 课堂教学 播报 编辑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这里所阐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1、定义: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具体实施形式: ⑴讲解教学方法 ⑵谈话教学方法 ⑶讨论教学方法 ⑷讲读教学方法 ⑸讲演教学方法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⑴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⑵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问题探究式 1、定义: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⑴问题教学法 ⑵探究教学法 ⑶发现教学法 2、运用发现教学法与探究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⑵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⑶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 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的基本步骤: ⑴创设问题的情境 ⑵选择与确定问题 ⑶讨论与提出假设 ⑷实践与寻求结果 ⑸验证与得出结论 三、训练与实践式 1、定义: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2、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中的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 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创造变异方法的教学中。如各种作物的杂交自交技术、人工诱变技术、原生质体的分离、杂交技术、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等。 2)、模拟教学法 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本课程实践教学严格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甚至几年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本课程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杂交亲本的选择、杂种后代的处理等实践教学项目。 3)、项目教学法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实施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步骤一般为: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的学习,主张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通过完成教学项目,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既掌握实践技能,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既学习了课程,又学习了工作方法,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作物育种目标制定、杂种后代单株选择、株系选择、自交系配合力测定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1、现代教学媒体的分类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体现在: ⑴再现功能。 ⑵集成功能。 ⑶交互功能。 ⑷虚拟功能。 选择运用 播报 编辑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复式教学 播报 编辑 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一节课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纪或班级的活动。 适用:学生少、教师少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是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 不足: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时间少;相互干扰多;教师工作量繁重。 现场教学 播报 编辑 定义:是任课教师、现场有关人员或二者协同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上课,上课时限可长可短。 意义:加强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改变信息性质,帮助消化、  巩固和系统化知 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种种因素制约,使用有限;学生只能了解现实的局部情况或局部过程。 尝试教学 播报 编辑 创立者 邱学华,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荣获江苏省特级教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邱学华专家创立的。 基本要素 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促进四个有利: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基本模式 第一步: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要做好两个准备: 心理准备:创设尝试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尝试教学的奥秘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自己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为了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尝试问题,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条件,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决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第四步: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七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 第六步:教师讲解 教师从前面两步——“尝试练习”“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灵活模式 调换式;补充式;增减式等 基本原则 尝试指导原则 准备铺垫原则 即时矫正原则 合作互助原则 问题新颖原则 民主和谐原则 达到尝试成功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 课本的示范作用 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过程教学 播报 编辑 基本含义 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语篇水平上指导写作,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各个写作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直至最后成文。 产生背景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关于写作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麦肯齐和汤普金斯的过程写作法。因独辟蹊径,观点新颖而实用,受到外语教学界的瞩目,成为写作教学法的主流。该方法克服了结果教学法的种种弊端,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它认为,写作的实质是以英语为工具,去发现、澄清和挖掘意义,准确表达思想的复杂过程。学生有感而发,文章内容实在。过程法的提出对中国的英语写作教学意义重大,值得借鉴。写作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它的重心已渐渐从写作成品转移到写作过程,教师从过去关心学生写什么转移到关心学生的写作过程。这种改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阐述一下与之息息相关的语言教学重心的转移。20世纪70年代,第二语言教学逐步摒弃了行为主义理论,转向以交际为目标的教学法。交际法渗透到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法产生。写作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来发现内容,挖掘内容,准确地表达内容,与读者进行交流。使写作课堂成为交际的课堂,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有趣的课堂。 理论基础 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它认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单独行动。它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上,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指导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直至最后成文。 基本程序 (一)写前阶段 (二)写作阶段 (三)修改阶段 (四)重写阶段 (五)评阅阶段 1、改变身份老师以读者的身份进行评阅。站在与作者交流的角度,就好象是学生就坐在你的面前,对文章中正确的观点批注“好”、“我赞同”等;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读者的敏锐的感受力,感觉到要对读者负责。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切、尊重和重视,从而更加认真地对待作文。 2、少批注错误。许多老师认为,对学生的作文批得越详细,越是对学生负责,学生也越能尽快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事实上,也许相反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因为教师毫无遗漏地批注所有的错误,会使学生强烈地感觉到他们的弱点,甚至产生气馁和不快。为此,教师每次只需标出两、三类错误集中解决,不在此范围内的错误可以暂时忽略。但对于思路不清或主题不明之类严重的错误还应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所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为其写作提供帮助。 优越性 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明显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一) 渗透到整个写作过程教师的作文教学不再是读范文和给评语,而是贯穿到写作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将整个写作过程当做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二) 开阔了学生的思路通过老师的启发、同学的指正和范文的引导,学生们扩展了思路,将写作的重点放在了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上,使他们的作文更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三) 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尊重,从老师的批注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 (四) 拓展了自由的空间老师不再将批改的重点放在语法、词条和句子结构等条条框框上,使学生免去许多束缚,得以源源不断地发挥意识深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总之,把写作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整个写作过程,并不意味着排斥写作技巧的讲授,其重要意义在于摆正了写作与思想表达之间的关系。学习并掌握写作技巧和文章结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只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而表达思想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开拓思路,寻求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表达方法,那么,毫无疑问,他们的作文会更真实,更有意义,也更具有说服力,作文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主要特点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学得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写作。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共同进行修改比教师仅以书面形式对作文批改和写下评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犯重复错误的概率就会减小。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是一个认知过程,实质上是整理和发展思维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构思、写作和修改,这样能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3.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由于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这就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懂得写一篇文章必须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写作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强调加强教师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这就会使写作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过程教学法从总体上来说,利多弊少,应从实际出发,灵活使用。 局限性 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加强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固然很好,但若班级人数众多,要这样做实际上是困难的。这种方法宜在小班(如英语专业的小班)进行。当然,也可把大班分为小组进行。其二,这种教学法无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写作文的技巧,因此,对帮助学生参加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等考试没有很直接的实用效果,因为这类考试要求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 主题教学 播报 编辑 基本含义 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主题教学法就是要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 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基本模式 引出话题——梳理话题——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反馈交流——赏读领悟 基本程序 1、确立主题。根据学习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确立有适度范围的,能够反映问题本质的主题。 2、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特点,以一种探索实验的态度,尝试各种不同的创造方式。从思想文化、艺术特征、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技术运用、叙述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的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实验研究。 3、创意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向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有个性,有原创,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对多种可寻得的工艺技术的特点与方法进行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并关照工艺性的艺术呈现。研究与实验,从而选择能够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方法。 5、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的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 基本要求 首先要确定主题,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 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小组成员一起共同讨论结果,针对整个教学年度的总课程,对整个教学课程有充分思考,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是课程总体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要确定单元目标,将总目标细分,确定每一个单元的单元目标,再细分到每一个教案,对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目标,这个教案可以是几个连贯的课节的总体,称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授课使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针对阶段目标确立评估标准,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能力。 教学特色 ⑴主题教学法是动态的 主题教学法有一条主线,但没有固定模式。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自始至终是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程中完成的。而服装时尚意味着一种“变化”和“时效性”,因此变化的规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为服装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意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⑵注重研究过程、掌握最终结果 后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提倡完全自主的学习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学习并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即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信息捕捉灵感,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过程得出良好的结果。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并通过主题创作的表达展现出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 ⑶实行集体备课团队教学 由各相关课程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确立主题,制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最初必须是针对前期研究而拟定的,用以帮助学生理解最初的尝试,教学方案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进展情况,分阶段逐步确定,而不是事前可以确定的。在专业主题教学方面以“主题设计”为主要形式,每一主题都有相应的主题内容和总体要求,一般四至七完成一个主题的设计。 [1] 作用 主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跟踪学生思维研究过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并要求学生是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 主题教学法研讨会主题教学法以培养综合学力为目的,以研究实际问题为课程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原理与方法的掌握。 情境教学 播报 编辑 创立者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新中国培养的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956年至今在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 情境教育专著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教学法。 基本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若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适度、恰当,则在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沉浸在探索、思维和发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基本特点 情境教学法正是针对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为突破口、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的兴趣、认识的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 基本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设疑",学生才能产生"疑问",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创设设疑式情境,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需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4、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基本模式 “真、美、情、思”形成独特优势是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模式 情境教学法专著 一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情境教学在起初阶段就受到“意境说”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会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情感会触动语辞的萌发。我想,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闭的课堂束缚獐,使他们在枯竭的断流中学习语文呢? 二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开放的情境让孩子身心得到释放,作文教学的成功让我发现了美的无可比拟的功效,引起了我新的思考。我联想到“意境说”中刘勰从“美物”到“美文”,王国维的“外物美”到“内修美”,讲究的便是一个“美”字。“意境说”对“美”的反复的褒扬,激励着我在情境教学初期就去追求语文教学的“美”。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儿童切实打好语言文学的基础,而且要让他们在其间受到人文熏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感。由此,我想到美学,想到艺术,借鉴边缘的学科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动的文化。儿童的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 (三)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教学现场的反应告诉我,“美”能激“情”,进而促使我在情境教学如何“激情”,如何“冶情”方面作了更深入的实践与研究。联系“意境说”对情感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内在的关联。刘勰在《物色》篇中,从客观外物对人的情感的影响,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他指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观外物的影响之深。王国维则明确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儿童恰恰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的心头,教育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于是我将“意境说”、“情景交融”、“境界为上”的精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到用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的情境,并不是一种单纯形象的呈现,而是浸润着、弥漫着情感。情感成了情境的内核,无情之境终不成境界 [2]。 快乐教学 播报 编辑 基本含义 快乐教学法就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产生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时代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生存压力巨大。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以更好地面对生 活挑战,是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快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压力也波及到学生身上,被动学习、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学生恐学、厌学、逃学,甚至有的看见书就发慌,拿起笔就哆嗦,他们已经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到了一起。他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参悟不了生命的意义,学习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创造力。 “苦也得学呀!”有家长如是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不努力,不进取,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呀!现在痛苦一阵子,将来幸福一辈子!”的确,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让家长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更为孩子的将来担心。我们能够理解父母的这些想法,也能体会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如果你讨厌足球,偏要你天天坐在电视机前看足球世界杯、欧洲杯、亚洲杯,其它什么也不能干,相信,过不了半个月,你也许就要疯了。可是孩子呢,无论他多么不喜欢学、不愿意学,都必须天天呆在课堂上学习,他们能不痛苦吗?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快乐的事情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地去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人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我们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对待,用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快乐,跟孩子一道以积极乐观、豁达坦然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盛赞弟子颜回“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经常去温习它,这个过程是快乐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互交流沟通学习,是快乐的。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者”可以理解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乐之者”,可以理解为懂得快乐学习的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其学习效果固然好,但快乐学习的人,其学习效果则会更好。16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蒙田在他的《论对孩子的教育》一文中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生却手持柳鞭,板着可怕的面孔,强迫他们埋头读书,这是怎样的做法呀?我要让教室里充满快乐,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欢乐。教室是他们收获的地方,也应该是他们玩乐的地方。被很多人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牛顿”的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在19世纪便以“快乐”二字作为教育哲学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他数年的教育实践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快乐教学法”解决当前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教育问题。 原则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实施快乐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实施快乐教学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2.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3.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 “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宽容和赞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不已。斯宾塞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快乐教育同样需要本着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在循循善诱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时机,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爱和智慧把快乐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快乐酝酿出学生不屈的勇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成功。千万不能不讲方法,强迫接受,出现“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结果却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来承担”的悲剧局面。 策略 快乐何来?快乐源于知足,源于坚持,源于超越,源于达观,源于尽责,源于感恩,源于宽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一种快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快乐,“‘饶人一过’,胜造七级浮屠”也是一种快乐。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支配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为人处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转,遇岸水转,遇石水转,倘若他人不转,我转……这就是快乐的真谛。 1、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相信事在人为,善待自我,将自我完善经常化。 心态是人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塔,心态决定行为的方向和质量。保持快乐的情绪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鼓励,不让生气惩罚自己。教育就是教人育心,一个拥有快乐心态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快乐,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攒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的心态,永远微笑着看世界。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就应遇表扬的事高声地说,批评的事幽默地说;紧张的事轻松地说,严肃的事和蔼地说;激励人的事动情地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将来再说。 2、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尽责,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常怀感恩心,永驻尽责志,坦然面对得失,承认美中不足是常态,这是快乐人的快乐秘笈。拥有感恩的心,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的美丽,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么平淡的生活也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生活中,成败不必问,得失不必究,只要用心至真、用情至深,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其过程和结果都是幸福快乐的。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要以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为快乐,为朋友众多且贤良能干而快乐,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事实上在赞美别人的快乐的同时,也有向别人学习的心理,这是有益的快乐;而以骄奢淫逸、贪图富贵、损人利己为快乐则是有损身心健康的快乐。 3、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情,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换副“眼镜”看世界。 “把每个人看成天使,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天堂里;把每个人看成魔鬼,自己便感觉生活在地狱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做伞的,一个嫁给做面的,于是这老太太天天愁容满面、长吁短叹,天晴时为做伞的女儿没生意而忧,天雨时为做面的女儿没生意而愁,终于有人告诉她:天晴时为做面的女儿好生意而喜,天雨时为做伞的女儿生意好而乐。从此再也听不到老太太的叹气声了。其实快乐就这么简单,只要换个心情,换个角度!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这方面颇有思考,他在引导学生写《谈学习是享受》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变换100个不同角度去考虑,成功地从“背书是享受”、“考试是享受”、“上课是享受”、“阅读是享受”等100个方面让每位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4、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追求深层次的快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那些聪明仁爱的人,总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快乐,体验高雅的生活情趣,懂得拥有快乐,让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知心姐姐”卢勤常告诫孩子们: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是满足感,往外拿是幸福感、成就感。人只有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价值,才会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体验到助人的快乐。 5、学会倾诉,学会倾听,诉出心头的苦,说出心中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 爱,真的需要说出来,美好的情感当你说出来时,也会唤起别人同样美好的情感。人有快乐也都本能地希望与他人共享,把快乐跟人共享,快乐就会加倍。同样,有了痛苦你就喊,它可以释放心头的忧愁和恐惧,把忧愁与人诉说,忧愁就会减半。斯宾塞认为,不管怎样的学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于是他发明了“走进孩子内心的12张卡片”,在类似扑克牌上写问题给孩子抽,让孩子讲讲自己担心或快乐的事、自己的期望或心愿,家长也跟着抽,也回答问题,跟孩子交心,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12个问题让人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了他们的朋友。人们把这个游戏叫做“斯宾塞纸牌”。 6、实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 游戏活动是孩子的天性,采取活动化、生活化、生态化的形式来传递教育的信息,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如“智慧风铃”在音乐中学语言;“一把植物的种子”作自然观察整理成自然笔记;“家中的小地图”培养方向感、地理观;“数字跳房子”学数学……把教育的目标付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中,能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获得求知过程的愉悦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4-01-02 18:55:09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