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大厂造车,梦醒时分

关键词:造车,汽车,百度,合作,小米鹏,驾驶,业务,车型,大厂

滴滴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造车

文|商业秀 郑久宇 编辑| 杨肖若

一场造车一场梦。

这个8月,是大厂造车的"梦醒时分"。百度和滴滴都做了同一个决定——放弃造车主导权,打起了"辅助"。

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而百度也的战略合作方式退居为吉利的技术供应商,造车主导权由吉利掌控。

两周后的8月28日,滴滴也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将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卖给小鹏,自身则打起了"辅助"的角色,提供技术支持。而这也意味着,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也接近尾声。

造车梦进展不顺的大厂,不止百度和滴滴。阿里与上汽合作的智己汽车,华为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汽车,月销量均在千辆左右徘徊。对比而言,头部新能源车企已经实现月销破万,甚至开始朝着更高的销量目标冲刺。

如今,似乎还在坚持推进造车梦的大厂只有小米。据《路透社》报道,小米已经获得了造车资质,但在刚过去不久的雷军年度演讲上,他并未透露小米造车的最新进展。

此前,「商业秀」在此前《小米的下一场战争》一文中提及,小米造车更像是雷军和小米所面临的下一场战争,对手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小米没能赶上造车的最佳时机,继续追梦能否让手机时代的辉煌重现,前路未卜。

大厂从最初的AII in造车到如今接连"下车",这既与造车资质越来越难拿有关,也与行业进入深水区有关。当下于大厂而言,是"下车"还是继续"追梦",无异于那道古老的命题——"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择。

资质难搞,是大厂造车所面临的一道客观题。如今的百度和滴滴,均没能顺利取得造车资质,而即便是取得造车资质,也仍需持续投入巨资来支撑造车业务,这亦是难以承受的。

同时,国内新能源车赛道正经历着洗牌,接下来比拼的一定是各家的综合实力,这包括营销、市场、品牌等软实力,也包括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硬实力。

凡此种种,深思熟虑后,不如"下车"。此时的百度和滴滴,不约而同放弃了造车主导权后,转而选择"1+1"抱团合作,又将带来怎样的商业想象空间。

01、昔日大厂All in造车

2015年前后,亚马逊、谷歌、百度、阿里巴巴等全球大厂就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他们深知,新能源汽车正是承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完美载体。

彼时,大厂造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能源时代,大厂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标志的汽车新四化方面,有一定的行业积累和优势。

最初,互联网大厂们并没有选择亲自下场造车,而多以轻量化的方式,通过与车企合作落地自动驾驶技术。

2020年11月,在上海中心观光厅最高层,阿里和上汽、浦东新区举行了签约仪式,共同出资成立了智己汽车。

百度当时的想法和阿里类似,直接与车企合作,落地自动驾驶技术。但由于百度提出的条件过于严苛,导致何小鹏与李想都拒绝了百度的投资。

据《潜望》报道,李想曾与时任百度总裁兼COO的陆奇和负责投资业务马东敏谈崩的主要原因是,马东敏下属团队拟出的竞业条款太过苛刻,比如"地图、自动驾驶等必须用百度的。"

尽管后来威马汽车全盘接受了百度开出的条件,但后来威马因在技术、产品上频频出错,致使自身从造车新势力中掉队。如今不仅在生产、销售等多环节出现困境,就连创始人沈晖都被限制高消费。

百度落地自动驾驶技术,显然不能依靠处于自救的威马汽车,最终百度选择了推进发展集度汽车,开始亲自下场、正式造车。

"集度,承载了百度的造车梦……我很想加入你们,大家一起干。"2021年7月,集度汽车成立第128天,李彦宏来到位于上海嘉定的集度汽车总部,兴致高昂地为团队加油打气。

彼时Robin愿意相信,在新能源车市场,百度会是那个出类拨萃的存在。在这年年底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还公布了集度的计划——2022年上半年公布首款概念车,2023年实现量产交付。

三年实现首辆车量产上市,百度几乎是用互联网的速度在造车。

而华为则通过智选模式深度参与到了造车行业。滴滴下场造车,也和自动驾驶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是滴滴看上了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想象空间。

Robotaxi车队也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终局产品,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公布Robotaxi进度。但和百度高调造车不同,滴滴一直在低调推进。

2021年4月,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曾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

此后就鲜有公开报道。直到2022年3月,据《赛博汽车》报道,滴滴造车业务代号"达芬奇",目前团队规模在1700人左右,位于北京顺义。

滴滴的两个造车业务,一是面向网约车市场的车型代号为D1,一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车型代号为C1。其中,杨峻主要负责D1,C1项目则由滴滴元老级员工罗文主持,直接向滴滴出行CEO程维汇报。

仅过去一年,滴滴就为造车业务招揽了1700人,足见内部对其重视程度。

此外,滴滴还打算收购一家造车资质和工厂,收购标的锁定在工厂位于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但最终未有收购消息传出。江西正是程维的老家。据《虎嗅》此前报道,江西政府曾为滴滴疏通造车资质事宜。

无论是从招人、确定市场车型,还是解决造车资质等动作来看,滴滴无疑是打算全身心开展造车业务。但这与2018年程维对造车的态度截然相反。

彼时,滴滴和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发起成立的"洪流联盟"。在会上,程维斩钉截铁地表态,"滴滴坚决不造车,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事实上,滴滴牵头成立洪流联盟是为了落地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联盟中的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数字地图以及车联网等企业,意在补足滴滴落地自动驾驶的短板。

一开始,滴滴也想通过与车企合作的模式落地自动驾驶。比如2018年与理想和共同成立桔电出行,计划共同推出一款纯电MPV;2020年与比亚迪合作,双方开始共同设计推出定制网约车D1。

但最终,只有与比亚迪合作的D1实现了量产,但销量并不好。并且,比亚迪也担心滴滴潜在的对手,还是仅委托代工和生产的合作方,以及滴滴也可以找其他车企代工生产,比亚迪对长期合作没有信心。

至此,滴滴和比亚迪再也没有推出第二款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商业秀」,滴滴其实是不想亲自下场造车的,毕竟造车比做打车平台难多了。但过往这些经历,或许是滴滴对车企失去了信心,进而才加大了亲自下场的决心。

造车不亚于一场豪赌,至少在小米雷军那里是。

2021年3月30日,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用塑料普通话缓缓道出:"小米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彼时,雷军把造车描述成"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甚至"愿意压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说这话时,眼含泪水、几近哽咽。

梦想和资本、商业一旦绑定,最初的追梦故事就有了戏剧般的转折。大厂造车,也纷纷走到了继续"追梦"还是"下车"的十字路口。

02、梦醒时分,接连"下车"

这个八月,百度、滴滴相继选择回到了最初的轨道——选择与车企合作,落地自动驾驶技术。

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该品牌由吉利控股集团与百度集团联合打造。从集度到极越,百度的造车主导权被吉利掌握。

一同发生变动的还有吉利与百度的股权占比。公开信息显示,极越汽车注册工商实体为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权担任执行董事,集度汽车CEO夏一平担任总经理。该公司吉利方持股65%,百度方持股35%。而此前双方合资的集度汽车中,百度方持股55%,吉利方持股45%。

股权占比的变化,意味着造车主导权的变更。根据吉利和百度双方公告,未来,吉利、百度、集度、极越四者之间的造车流程,将变更为由吉利输出SEA浩瀚架构,百度输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文心一言等AI技术能力,集度负责在SEA浩瀚架构基础上对百度AI技术进行产品化和工程化,将产品与技术输出给极越,然后借助吉利完成整车生产制造,最终汽车以极越品牌对外销售。

针对这一变化,外界多猜测是为了解决造车资质的问题。2022年4月,工信部出台《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针对新能源汽车代工模式,要求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要具备生产资质才能代工生产,即"双资质"。

显然,此前由百度主导的集度汽车并没有顺利拿到生产资质,也就不能委托吉利代工生产。但新成立的极越没有这一烦恼,作为吉利旗下新品牌,极越拥有相关生产资质。

就在吉利官宣新品牌极越的同一天,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第374批汽车新产品公示中,"极越01"赫然在名单中,这表明该车型已具备上市销售的资质。

在百度"下车"约半月后的8月28日,滴滴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造车。

具体而言,小鹏汽车拟58.35亿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涵盖了新款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和工程开发。并将推出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作为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定价在15万元左右,项目代号为"MONA",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该车型将同时向C端和B端销售。

至此,滴滴正式官宣放弃了造车业务。不过,一位接近滴滴内部的人士告诉「商业秀」,滴滴内部并不认同"放弃造车业务"的说辞。

据《虎嗅》,此次合作官宣之后,滴滴内部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将接近尾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达芬奇是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了。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一些人之外,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清掉。"

滴滴的突然"下车",属实有些意外。毕竟,此前有消息称,滴滴研发的首款"车型"已经接近量产。相比百度的被动"下车",滴滴似乎更像是主动放弃造车业务。

一方面,造车业务对滴滴来说是个"无底洞"般的投入。公告显示,2021年滴滴在造车业务的亏损为7.63亿,占滴滴年亏损额的1.5%;到2022年,亏损额变为了26.38亿,同比扩大了245%。

滴滴还没有把车造出来,亏损额就在与日俱增,更不用说即使车型实现了量产,还要面临销售投入的难题。

或许这也让程维对造车业务不坚定,据《虎嗅》,知情人士透露,"程维对造车这件事非常不笃定,传递给底下的人信心不足,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最后只能把业务卖掉"。

而阿里,或许早已放弃主动造车的想法,在两年后智己汽车的A融融资中,已不见阿里踪影;华为的智选车模式,也并没有如刚开始那般欣欣向荣,而是早已陷入疲态,甚至合作最深的赛力斯也独立发布了新的汽车品牌——蓝电,该品牌不再采用华为的电驱平台和鸿蒙座舱。数据显示,华为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汽车,月销量则仅在千辆左右徘徊。

此时,压力也悄然来到了小米和雷军这边。小米不仅要在悲观的市场情绪中继续坚定造车的信心,赶进度出车,还要尽可能确保首款量产车足够智能、价格足够实惠。

据路透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在本月早些时候已经批准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也是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车企。但小米对此"不予回应",雷军在年度演讲上也只字未提小米汽车的进展。

路,只会越来越难走。客观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出现了一定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至688.7万辆,2023年增速将收窄至50%以下。

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一方面,部分造车新势力已崭露头角、占据地盘;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追赶、竞争激烈。可以说,整个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此时新品牌难以突围。

此时选择"下车",或是在深思熟虑和深度权衡后做出的商业抉择。

03、1+1能否大于2?

从大厂与车企各自的角度出发,双方抱团合作,"1+1"带来的好处似乎显而易见。

以滴滴为例,首先,放弃自己造车相当于甩掉了一个"大包袱"。前述业内人士告诉「商业秀」,"毕竟继续推进,滴滴既要解决造车资质问题,又要自建整车制造厂,没大几百亿的投入,根本下不来"。

"的确也想过造车——想过自己造、自己销售、自己建厂。"一位不愿具名的滴滴人士向腾讯科技提及。考虑到现在新能源造车产业竞争激烈异常,而滴滴近几年仍然希望降本增效,"投入肯定持续亏损"。

其次,放弃自己造车后,滴滴还能精简一波人员。据《智能车参考》,滴滴将至少裁掉了40%的人员,核心工程、产品人员会加入小鹏汽车。滴滴会保留一个与小鹏对接业务的项目组,未来小鹏把车造出来,双方还会有网约车、Robotaxi、充能补能等等方面的合作。

经过这几年的亲自下场,滴滴必然深知造车的困难程度,而且量产后才是困难真正的开始。为此,学习华为模式,与小鹏合作,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小鹏从合作中得到的好处也不少。此前,何小鹏认为,没有车企能在15万级别推出有竞争力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但现在,何小鹏的观念改变了。

在本月小鹏汽车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上,何小鹏提到,"我已经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实现的路径和时间表。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万级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动驾驶汽车。"

何小鹏提到的15万级别全自动驾驶汽车,正是与滴滴合作的这个"MONA"项目。滴滴的这辆车已经处于"准量产"阶段,小鹏汽车只需要进行最后收尾工作,就能推出这款车型。

更关键的是,小鹏汽车目前只有一款A级车型——小鹏P5,MONA车型可以帮助小鹏补足该领域的缺失。且MONA车型还将助力小鹏打造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这对小鹏汽车来说,无疑是送上门的"福利"。

何小鹏对MONA的预计年销量为10万辆,这并非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数据显示,2022年,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分别交付了12.08万、13.32万、12.25万辆新车。三家造车新势力,从0到年销10万辆,都花费了多年努力。

但对现阶段的小鹏来说,也不是一个特别难达成的目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涨幅均主要集中在A级车型,累计销量达238.6万辆,同比增长1.4倍。在价格方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主要销量价位集中在15万-20万元,累计销量高达185.5万辆,同比增长2.1倍。

当前,小鹏汽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不是以前从0开始的"小透明"。其次,国内主力新能源汽车价格段位于15万-20万之间的A级车型,MONA的车型和价格定位均具备一定优势。

相比小鹏通过滴滴可快速切入低价位市场,吉利通过百度也收获了一个高端品牌。

2022年10月底,集度发布了ROBO-01探月限定版车型,该车型采用了前后永磁同步双电机,系统总功率400kW,百公里加速为3.9秒。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容量为100kWh,续航里程为600公里。

智能化方面,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车型搭载了首个量产5nm制程的车规级芯片——第四代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8295芯片,AI算力达到30TOPS。这让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智能座舱首次实现了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可以完全脱离网络使用,在山区、隧道等场景内也能流畅交互,这也是一辆具备L4高阶辅助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

在首款量产车上,百度没少花心思,而现在看起来,所有的成果都像是让吉利"拿走"了。不过,百度虽然失去了造车主动权,但本质上极越01还是百度的"车",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且百度还能持续输出自己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能力,还不用承担重资产的压力。

大厂"下车"后,与车企的合作,各取所需,看起来是双赢。但能否实现"1+1大于2",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相比滴滴和百度的及时"止损"、抽身重组,小米似乎已经很难"脱身"。

自从宣布造车后,小米已经累计投资了50余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了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等。而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工程样车,这意味着,整车开发已经进入了尾声。

此外,2021年11月,小米宣布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研发总部,并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的产能均为15万辆。

显然,雷军已押上了重注,他提出,"15到20年,小米汽车争取进入世界前五"的目标。而小米汽车能否达成雷军的期望,还有待时间验证。

但至少从百度和滴滴的抉择来看,在这个赛道上,新品牌突围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3-08-31 16:14:22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