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秦灭赵国花了十四年时间赵国有那么难打吗

关键词:赵国赵,秦国攻,秦军灭,邯郸,李牧战,之后

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

对秦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攻灭兼并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后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关于秦始皇攻灭六国的顺序,除了韩、赵、魏、楚、燕、齐的主流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的顺序为韩、魏、楚、燕、赵、齐,从两种秦灭六国的顺序中可以发现,唯一发生顺序变化的就只有赵国。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秦军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国君主赵幽缪王迁之后,赵王迁的兄长,也就是赵悼襄王偃的长子公子嘉却在邯郸城破前,及时率领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们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前半生一直镇守,防御匈奴的北疆地区。

之后公子嘉在一众宗室贵族和大夫们拥立下,自立为王,并率领北部代地的军民继续抵抗秦军兵锋,史称为“赵代王嘉”。故而秦军攻占赵都邯郸后,只能算是基本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扫除赵国境内的残余势力,才算是彻底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2年)。

而且韩国虽然是第一个为秦所灭的关东诸侯,但秦国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后,确定的第一个进攻对象却不是韩国,而是秦始皇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遭受苦难和屈辱的赵国,加上赵国也和秦国相邻,同样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将赵国定为了第一个灭国对象。

然而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灭韩时都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攻打赵国时还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损失巨大,由于攻赵兵锋受阻,秦国被迫调整进攻对象,按照原定先近后远的战略方针,将主攻方向改为了相邻的韩国。

对秦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攻灭兼并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后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关于秦始皇攻灭六国的顺序,除了韩、赵、魏、楚、燕、齐的主流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的顺序为韩、魏、楚、燕、赵、齐,从两种秦灭六国的顺序中可以发现,唯一发生顺序变化的就只有赵国。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秦军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国君主赵幽缪王迁之后,赵王迁的兄长,也就是赵悼襄王偃的长子公子嘉却在邯郸城破前,及时率领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们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前半生一直镇守,防御匈奴的北疆地区。

之后公子嘉在一众宗室贵族和大夫们拥立下,自立为王,并率领北部代地的军民继续抵抗秦军兵锋,史称为“赵代王嘉”。故而秦军攻占赵都邯郸后,只能算是基本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扫除赵国境内的残余势力,才算是彻底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2年)。

而且韩国虽然是第一个为秦所灭的关东诸侯,但秦国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后,确定的第一个进攻对象却不是韩国,而是秦始皇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遭受苦难和屈辱的赵国,加上赵国也和秦国相邻,同样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将赵国定为了第一个灭国对象。

然而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灭韩时都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攻打赵国时还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损失巨大,由于攻赵兵锋受阻,秦国被迫调整进攻对象,按照原定先近后远的战略方针,将主攻方向改为了相邻的韩国。

image.png

后来还是因赵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秦国这才乘机一举攻克了赵都邯郸城。但赵代王嘉率领赵国北地军民一直抗秦六年后,才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代地城邑,俘虏了这位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那么秦灭赵之战中,为何秦国灭赵这么艰难,以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赵国呢?

首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机动灵活,且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在之后的对外战争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取北方游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为赵国提供马匹,以及攻灭本国境内如鲠在喉的中山国等,为此赵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

走向鼎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度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存在,面对有着一统中原野心的秦国,实力强大的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秦国东出中原的最大阻碍。故而秦国要想消灭兼并赵国并不容易,为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就不断出兵攻赵,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

由于秦、赵两国皆是实力强大的军事强国,故而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又由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较短,为此灭赵之战最终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

虽然自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在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埋骨长平战场后,实力从根本上削弱,元气大伤的赵国就无力再与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但由于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详细叙述),导致秦国并未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为此给了赵国休养生息,再度恢复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机会,并安稳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让赵国有了足够的恢复时间,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长平、邯郸两战损耗的国力,也能补充两战中伤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正式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时,赵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虽然在实力还是略逊秦国一筹,但比燕、魏、韩这些同为战国七雄的诸侯要强大的多。比如赵国在与秦国发生的邯郸之战数年后,就在鄗代之战中击大破两支燕军数十万兵力,并一路追击至燕国腹地,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

“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于鄗,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史记》(廉颇在赵国鄗城、代地大破燕军数十万,后围攻燕都蓟城)

image.png

可见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后不久,国力就恢复了不少。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赵国就已经恢复了不少实力,或许没有恢复到最为鼎盛时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攻灭兼并国力已经大幅恢复的赵国。

其次秦国未能速灭赵国,也在于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和李牧就是赵将。

先说廉颇,如果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只闻声名,就启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上将,主导反击秦军。那么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即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导致四十多万赵国青壮士兵埋骨长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伤亡代价,赵国也能保留二十多万兵力,不至于元气大伤。那么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应对围攻邯郸的秦军也能游刃有余。以此可见,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一位用兵如神,善于实战指挥的将军对于诸侯国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说到赵国和燕国发生鄗代之战,廉颇就是此战的赵军统帅。在兵力上与燕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击败了趁机入侵赵国的燕军,并乘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见,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保全国家,得以延续。

虽然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名将廉颇由于受到赵王排挤已经离开了赵国,但赵国还有一位名将李牧坐镇。若单论军事才能,紫陌个人认为李牧的综合实力要略强廉颇一筹。那么在国力大幅恢复,兵力得到补充,有名将李牧坐镇的情况下,那么秦国自然是无法轻易攻灭兼并赵国。

比如韩、魏、燕三国的国力和兵力在战国末期就不如赵国,为此基本一两次大举进攻就被秦国灭亡兼并了。而秦国攻打实力较强的楚国时,前后就用了四年时间,这还是秦国当时已经基本攻灭兼并了韩、赵、魏、燕四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那么赵国同样作为实力较强的诸侯,秦国要想彻底攻灭兼并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刚发起攻灭兼并六国之战,在攻打赵国时,也需要提防其余关东诸侯是否会支援赵国,甚至是乘机合纵再次攻秦。为此秦国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其他关东诸侯,故而无法以举国之力完全投入到灭赵之战中,再加上前面两点原因,秦国无法速灭赵国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秦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开始,历时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赵都邯郸。由于赵国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残余势力,秦国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直到攻灭楚国,关东六国之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齐国时,秦国这才大举发兵,剿灭燕、赵两国在辽东和代地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赵国又延续了6年时间,故而秦灭赵国之战,共计用时长达14年。

image.png

秦灭赵之战,秦国前后五次攻赵,四次大举出兵

秦王嬴政于继位九年时年满22岁,这也是历代秦王举行加冠礼年龄,意味着嬴政在这一年就要亲政掌权。之后经过系列战前准备,比如制定统一战略,调运粮草军械,征召士兵,事先打探军情等,秦王嬴政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对早年受辱的诸侯赵国发起了进攻。

秦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赵国

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就派人潜入赵、燕两国进行调拨活动,以挑起燕赵战争。待两国战事一起,秦国便以支援燕国为由,乘赵国内部空虚之际,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分别率领一支秦军,从西、南、西北三面攻赵,重点为赵国南部,从而和燕军对赵国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拔之,取九城。幽缪王迁立。”《史记》注:多篇混合

由于准备充足,此次秦国大举攻赵比较顺利,共计攻占了赵国邺地、安阳、阏与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碍秦国攻赵的战略要地阏,想当初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大举进攻过该地,但被赵括之父赵奢击败,损失惨重。

过后三十多年,秦国终于拔除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之后秦国攻赵,便能从此地西入赵国腹地,直接攻打赵都邯郸。而攻取安阳后,秦从南面攻赵都邯郸,也只有数座城邑和一条漳水阻隔。这两处要地也是秦国此次攻赵的主要战果。

不过秦国虽然大举出兵攻赵,但赵国方面也及时出动了大军顽强抵抗,为此秦军乘赵空虚之际攻取以上数城后,攻势便严重受阻,最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已经攻取的城邑和地区后,剩余秦军撤离回国,秦国第一次攻赵落下帷幕。

由于秦国在次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故而第二次攻赵又推后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国第二次大举发兵攻赵(李牧指挥宜安、肥之战,大破秦军)

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秦王嬴政命桓齮为秦军统帅,攻打赵国平阳、武城。赵国一方派扈辄率军反击,结果被桓齮歼灭十万赵军,赵军主将扈辄也战死沙场。之后桓齮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赤丽、宜安两地,继而深入赵国腹地。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取宜安,定平阳、武城。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

image.png

虽然秦军此次攻赵取得战果不小,但后期却损失惨重。赵王迁见秦军攻势紧急且凶猛,为此就赶紧命大破匈奴的边军主将李牧为上将,率领边军和内地赵军在对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附近的肥下与桓齮交战,最终用计大破秦军,几乎全歼,成功截击住了秦军的攻势。之后桓齮在次年率领残余军队逃还秦国,秦国第二次大举攻赵告终。

公元前232年,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

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秦国于明年又发起第三轮攻势,兵分两路,再次从南面进攻赵国的邺地,平阳,继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赵都邯郸。另一路则从太原攻打狼孟,进而向东攻打赵国的番吾要地,与南路秦军形成夹攻之势,意欲一举攻灭赵国。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史记》

尽管战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却很残酷。赵国一方再次任命李牧为主将,率领赵军反击秦军。面对秦军两路攻势,李牧先是命副将司马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邯郸南线据守赵国南长城,拖住北上秦军,然后亲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来犯秦军。

结果在李牧率军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军大败,随后李牧回援邯郸南线。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赵的秦军见被北路南下秦军已被李牧击退,自知难以取胜,只是与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汇合后的赵军略微接触不敌后,便不敢再战,最终两路秦军纷纷撤离退出赵境,秦国第三次大举攻赵以失败告终。

不过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赵国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反攻、远程追击秦军,故而自番吾之战后,赵国只能退守赵都邯郸,坚守自保。同样秦国碍于赵国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镇,也不敢再轻易攻赵,为此还将主攻方向改为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攻克赵都邯郸

之后秦国经过数年休整后,于公元前229年再次大举进攻赵国,因为在灭韩同年,赵国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为此严重缺粮,导致人心浮动,秦国迎来了灭赵良机,而此次大旱灾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大饥。秦大兴兵攻赵,王翦,端和,羌瘣围邯郸城。李牧诛。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史记》

image.png

秦军在赵国发生旱灾后的次年第四次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羌瘣从三面夹攻赵都邯郸。但由于赵国有能战善战的李牧坐镇,秦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取胜,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此秦国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权臣,施行反间计除掉了名将李牧。

自李牧死后,赵军将士涣散,战力大打折扣,即将解体。最终王翦率领秦军在三个月左右便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不过在秦军攻克邯郸时,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及时带领宗室贵族和一众大夫等数百人逃到了赵国北部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对抗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攻打燕国辽东,返程顺带攻灭赵国北部残余势力

赵都邯郸成为秦国邯郸郡的六年后,攻灭魏国和楚国的秦军调转兵锋,秦王嬴政大举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贲攻打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一战破之,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史记》

同年,王贲率领秦军返程时,一同剿灭了赵国北部代地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代王赵嘉。至此,立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

结语:

从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掌权,于公元前236年发起灭赵战争,历经四次大举攻赵,才于8年后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都邯郸。又于6年后的公元前222年,俘虏逃亡北部的赵代王嘉,为此灭赵共计历时14年。之后秦国于次年灭齐,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后来还是因赵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秦国这才乘机一举攻克了赵都邯郸城。但赵代王嘉率领赵国北地军民一直抗秦六年后,才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代地城邑,俘虏了这位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那么秦灭赵之战中,为何秦国灭赵这么艰难,以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赵国呢?

首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机动灵活,且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在之后的对外战争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取北方游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为赵国提供马匹,以及攻灭本国境内如鲠在喉的中山国等,为此赵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

走向鼎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度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存在,面对有着一统中原野心的秦国,实力强大的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秦国东出中原的最大阻碍。故而秦国要想消灭兼并赵国并不容易,为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就不断出兵攻赵,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

由于秦、赵两国皆是实力强大的军事强国,故而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又由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较短,为此灭赵之战最终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

虽然自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在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埋骨长平战场后,实力从根本上削弱,元气大伤的赵国就无力再与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但由于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详细叙述),导致秦国并未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为此给了赵国休养生息,再度恢复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机会,并安稳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让赵国有了足够的恢复时间,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长平、邯郸两战损耗的国力,也能补充两战中伤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正式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时,赵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虽然在实力还是略逊秦国一筹,但比燕、魏、韩这些同为战国七雄的诸侯要强大的多。比如赵国在与秦国发生的邯郸之战数年后,就在鄗代之战中击大破两支燕军数十万兵力,并一路追击至燕国腹地,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

“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于鄗,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史记》(廉颇在赵国鄗城、代地大破燕军数十万,后围攻燕都蓟城)

对秦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攻灭兼并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后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关于秦始皇攻灭六国的顺序,除了韩、赵、魏、楚、燕、齐的主流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的顺序为韩、魏、楚、燕、赵、齐,从两种秦灭六国的顺序中可以发现,唯一发生顺序变化的就只有赵国。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秦军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国君主赵幽缪王迁之后,赵王迁的兄长,也就是赵悼襄王偃的长子公子嘉却在邯郸城破前,及时率领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们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前半生一直镇守,防御匈奴的北疆地区。

之后公子嘉在一众宗室贵族和大夫们拥立下,自立为王,并率领北部代地的军民继续抵抗秦军兵锋,史称为“赵代王嘉”。故而秦军攻占赵都邯郸后,只能算是基本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扫除赵国境内的残余势力,才算是彻底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2年)。

而且韩国虽然是第一个为秦所灭的关东诸侯,但秦国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后,确定的第一个进攻对象却不是韩国,而是秦始皇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遭受苦难和屈辱的赵国,加上赵国也和秦国相邻,同样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将赵国定为了第一个灭国对象。

然而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灭韩时都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攻打赵国时还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损失巨大,由于攻赵兵锋受阻,秦国被迫调整进攻对象,按照原定先近后远的战略方针,将主攻方向改为了相邻的韩国。

image.png

后来还是因赵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秦国这才乘机一举攻克了赵都邯郸城。但赵代王嘉率领赵国北地军民一直抗秦六年后,才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代地城邑,俘虏了这位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那么秦灭赵之战中,为何秦国灭赵这么艰难,以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赵国呢?

首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机动灵活,且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在之后的对外战争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取北方游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为赵国提供马匹,以及攻灭本国境内如鲠在喉的中山国等,为此赵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

走向鼎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度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存在,面对有着一统中原野心的秦国,实力强大的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秦国东出中原的最大阻碍。故而秦国要想消灭兼并赵国并不容易,为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就不断出兵攻赵,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

由于秦、赵两国皆是实力强大的军事强国,故而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又由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较短,为此灭赵之战最终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

虽然自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在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埋骨长平战场后,实力从根本上削弱,元气大伤的赵国就无力再与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但由于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详细叙述),导致秦国并未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为此给了赵国休养生息,再度恢复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机会,并安稳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让赵国有了足够的恢复时间,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长平、邯郸两战损耗的国力,也能补充两战中伤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正式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时,赵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虽然在实力还是略逊秦国一筹,但比燕、魏、韩这些同为战国七雄的诸侯要强大的多。比如赵国在与秦国发生的邯郸之战数年后,就在鄗代之战中击大破两支燕军数十万兵力,并一路追击至燕国腹地,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

“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于鄗,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史记》(廉颇在赵国鄗城、代地大破燕军数十万,后围攻燕都蓟城)

image.png

可见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后不久,国力就恢复了不少。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赵国就已经恢复了不少实力,或许没有恢复到最为鼎盛时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攻灭兼并国力已经大幅恢复的赵国。

其次秦国未能速灭赵国,也在于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和李牧就是赵将。

先说廉颇,如果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只闻声名,就启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上将,主导反击秦军。那么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即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导致四十多万赵国青壮士兵埋骨长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伤亡代价,赵国也能保留二十多万兵力,不至于元气大伤。那么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应对围攻邯郸的秦军也能游刃有余。以此可见,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一位用兵如神,善于实战指挥的将军对于诸侯国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说到赵国和燕国发生鄗代之战,廉颇就是此战的赵军统帅。在兵力上与燕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击败了趁机入侵赵国的燕军,并乘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见,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保全国家,得以延续。

虽然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名将廉颇由于受到赵王排挤已经离开了赵国,但赵国还有一位名将李牧坐镇。若单论军事才能,紫陌个人认为李牧的综合实力要略强廉颇一筹。那么在国力大幅恢复,兵力得到补充,有名将李牧坐镇的情况下,那么秦国自然是无法轻易攻灭兼并赵国。

比如韩、魏、燕三国的国力和兵力在战国末期就不如赵国,为此基本一两次大举进攻就被秦国灭亡兼并了。而秦国攻打实力较强的楚国时,前后就用了四年时间,这还是秦国当时已经基本攻灭兼并了韩、赵、魏、燕四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那么赵国同样作为实力较强的诸侯,秦国要想彻底攻灭兼并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刚发起攻灭兼并六国之战,在攻打赵国时,也需要提防其余关东诸侯是否会支援赵国,甚至是乘机合纵再次攻秦。为此秦国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其他关东诸侯,故而无法以举国之力完全投入到灭赵之战中,再加上前面两点原因,秦国无法速灭赵国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秦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开始,历时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赵都邯郸。由于赵国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残余势力,秦国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直到攻灭楚国,关东六国之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齐国时,秦国这才大举发兵,剿灭燕、赵两国在辽东和代地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赵国又延续了6年时间,故而秦灭赵国之战,共计用时长达14年。

image.png

秦灭赵之战,秦国前后五次攻赵,四次大举出兵

秦王嬴政于继位九年时年满22岁,这也是历代秦王举行加冠礼年龄,意味着嬴政在这一年就要亲政掌权。之后经过系列战前准备,比如制定统一战略,调运粮草军械,征召士兵,事先打探军情等,秦王嬴政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对早年受辱的诸侯赵国发起了进攻。

秦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赵国

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就派人潜入赵、燕两国进行调拨活动,以挑起燕赵战争。待两国战事一起,秦国便以支援燕国为由,乘赵国内部空虚之际,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分别率领一支秦军,从西、南、西北三面攻赵,重点为赵国南部,从而和燕军对赵国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拔之,取九城。幽缪王迁立。”《史记》注:多篇混合

由于准备充足,此次秦国大举攻赵比较顺利,共计攻占了赵国邺地、安阳、阏与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碍秦国攻赵的战略要地阏,想当初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大举进攻过该地,但被赵括之父赵奢击败,损失惨重。

过后三十多年,秦国终于拔除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之后秦国攻赵,便能从此地西入赵国腹地,直接攻打赵都邯郸。而攻取安阳后,秦从南面攻赵都邯郸,也只有数座城邑和一条漳水阻隔。这两处要地也是秦国此次攻赵的主要战果。

不过秦国虽然大举出兵攻赵,但赵国方面也及时出动了大军顽强抵抗,为此秦军乘赵空虚之际攻取以上数城后,攻势便严重受阻,最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已经攻取的城邑和地区后,剩余秦军撤离回国,秦国第一次攻赵落下帷幕。

由于秦国在次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故而第二次攻赵又推后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国第二次大举发兵攻赵(李牧指挥宜安、肥之战,大破秦军)

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秦王嬴政命桓齮为秦军统帅,攻打赵国平阳、武城。赵国一方派扈辄率军反击,结果被桓齮歼灭十万赵军,赵军主将扈辄也战死沙场。之后桓齮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赤丽、宜安两地,继而深入赵国腹地。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取宜安,定平阳、武城。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

image.png

虽然秦军此次攻赵取得战果不小,但后期却损失惨重。赵王迁见秦军攻势紧急且凶猛,为此就赶紧命大破匈奴的边军主将李牧为上将,率领边军和内地赵军在对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附近的肥下与桓齮交战,最终用计大破秦军,几乎全歼,成功截击住了秦军的攻势。之后桓齮在次年率领残余军队逃还秦国,秦国第二次大举攻赵告终。

公元前232年,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

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秦国于明年又发起第三轮攻势,兵分两路,再次从南面进攻赵国的邺地,平阳,继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赵都邯郸。另一路则从太原攻打狼孟,进而向东攻打赵国的番吾要地,与南路秦军形成夹攻之势,意欲一举攻灭赵国。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史记》

尽管战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却很残酷。赵国一方再次任命李牧为主将,率领赵军反击秦军。面对秦军两路攻势,李牧先是命副将司马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邯郸南线据守赵国南长城,拖住北上秦军,然后亲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来犯秦军。

结果在李牧率军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军大败,随后李牧回援邯郸南线。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赵的秦军见被北路南下秦军已被李牧击退,自知难以取胜,只是与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汇合后的赵军略微接触不敌后,便不敢再战,最终两路秦军纷纷撤离退出赵境,秦国第三次大举攻赵以失败告终。

不过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赵国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反攻、远程追击秦军,故而自番吾之战后,赵国只能退守赵都邯郸,坚守自保。同样秦国碍于赵国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镇,也不敢再轻易攻赵,为此还将主攻方向改为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攻克赵都邯郸

之后秦国经过数年休整后,于公元前229年再次大举进攻赵国,因为在灭韩同年,赵国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为此严重缺粮,导致人心浮动,秦国迎来了灭赵良机,而此次大旱灾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大饥。秦大兴兵攻赵,王翦,端和,羌瘣围邯郸城。李牧诛。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史记》

image.png

秦军在赵国发生旱灾后的次年第四次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羌瘣从三面夹攻赵都邯郸。但由于赵国有能战善战的李牧坐镇,秦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取胜,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此秦国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权臣,施行反间计除掉了名将李牧。

自李牧死后,赵军将士涣散,战力大打折扣,即将解体。最终王翦率领秦军在三个月左右便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不过在秦军攻克邯郸时,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及时带领宗室贵族和一众大夫等数百人逃到了赵国北部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对抗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攻打燕国辽东,返程顺带攻灭赵国北部残余势力

赵都邯郸成为秦国邯郸郡的六年后,攻灭魏国和楚国的秦军调转兵锋,秦王嬴政大举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贲攻打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一战破之,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史记》

同年,王贲率领秦军返程时,一同剿灭了赵国北部代地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代王赵嘉。至此,立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

结语:

从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掌权,于公元前236年发起灭赵战争,历经四次大举攻赵,才于8年后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都邯郸。又于6年后的公元前222年,俘虏逃亡北部的赵代王嘉,为此灭赵共计历时14年。之后秦国于次年灭齐,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可见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后不久,国力就恢复了不少。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赵国就已经恢复了不少实力,或许没有恢复到最为鼎盛时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攻灭兼并国力已经大幅恢复的赵国。

其次秦国未能速灭赵国,也在于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和李牧就是赵将。

先说廉颇,如果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只闻声名,就启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上将,主导反击秦军。那么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即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导致四十多万赵国青壮士兵埋骨长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伤亡代价,赵国也能保留二十多万兵力,不至于元气大伤。那么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应对围攻邯郸的秦军也能游刃有余。以此可见,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一位用兵如神,善于实战指挥的将军对于诸侯国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说到赵国和燕国发生鄗代之战,廉颇就是此战的赵军统帅。在兵力上与燕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击败了趁机入侵赵国的燕军,并乘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见,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保全国家,得以延续。

虽然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名将廉颇由于受到赵王排挤已经离开了赵国,但赵国还有一位名将李牧坐镇。若单论军事才能,紫陌个人认为李牧的综合实力要略强廉颇一筹。那么在国力大幅恢复,兵力得到补充,有名将李牧坐镇的情况下,那么秦国自然是无法轻易攻灭兼并赵国。

比如韩、魏、燕三国的国力和兵力在战国末期就不如赵国,为此基本一两次大举进攻就被秦国灭亡兼并了。而秦国攻打实力较强的楚国时,前后就用了四年时间,这还是秦国当时已经基本攻灭兼并了韩、赵、魏、燕四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那么赵国同样作为实力较强的诸侯,秦国要想彻底攻灭兼并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刚发起攻灭兼并六国之战,在攻打赵国时,也需要提防其余关东诸侯是否会支援赵国,甚至是乘机合纵再次攻秦。为此秦国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其他关东诸侯,故而无法以举国之力完全投入到灭赵之战中,再加上前面两点原因,秦国无法速灭赵国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秦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开始,历时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赵都邯郸。由于赵国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残余势力,秦国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直到攻灭楚国,关东六国之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齐国时,秦国这才大举发兵,剿灭燕、赵两国在辽东和代地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赵国又延续了6年时间,故而秦灭赵国之战,共计用时长达14年。

对秦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攻灭兼并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后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关于秦始皇攻灭六国的顺序,除了韩、赵、魏、楚、燕、齐的主流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的顺序为韩、魏、楚、燕、赵、齐,从两种秦灭六国的顺序中可以发现,唯一发生顺序变化的就只有赵国。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秦军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国君主赵幽缪王迁之后,赵王迁的兄长,也就是赵悼襄王偃的长子公子嘉却在邯郸城破前,及时率领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们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前半生一直镇守,防御匈奴的北疆地区。

之后公子嘉在一众宗室贵族和大夫们拥立下,自立为王,并率领北部代地的军民继续抵抗秦军兵锋,史称为“赵代王嘉”。故而秦军攻占赵都邯郸后,只能算是基本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扫除赵国境内的残余势力,才算是彻底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2年)。

而且韩国虽然是第一个为秦所灭的关东诸侯,但秦国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后,确定的第一个进攻对象却不是韩国,而是秦始皇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遭受苦难和屈辱的赵国,加上赵国也和秦国相邻,同样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将赵国定为了第一个灭国对象。

然而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灭韩时都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攻打赵国时还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损失巨大,由于攻赵兵锋受阻,秦国被迫调整进攻对象,按照原定先近后远的战略方针,将主攻方向改为了相邻的韩国。

image.png

后来还是因赵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秦国这才乘机一举攻克了赵都邯郸城。但赵代王嘉率领赵国北地军民一直抗秦六年后,才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代地城邑,俘虏了这位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那么秦灭赵之战中,为何秦国灭赵这么艰难,以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赵国呢?

首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机动灵活,且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在之后的对外战争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取北方游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为赵国提供马匹,以及攻灭本国境内如鲠在喉的中山国等,为此赵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

走向鼎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度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存在,面对有着一统中原野心的秦国,实力强大的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秦国东出中原的最大阻碍。故而秦国要想消灭兼并赵国并不容易,为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就不断出兵攻赵,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

由于秦、赵两国皆是实力强大的军事强国,故而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又由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较短,为此灭赵之战最终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

虽然自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在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埋骨长平战场后,实力从根本上削弱,元气大伤的赵国就无力再与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但由于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详细叙述),导致秦国并未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为此给了赵国休养生息,再度恢复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机会,并安稳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让赵国有了足够的恢复时间,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长平、邯郸两战损耗的国力,也能补充两战中伤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正式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时,赵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虽然在实力还是略逊秦国一筹,但比燕、魏、韩这些同为战国七雄的诸侯要强大的多。比如赵国在与秦国发生的邯郸之战数年后,就在鄗代之战中击大破两支燕军数十万兵力,并一路追击至燕国腹地,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

“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于鄗,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史记》(廉颇在赵国鄗城、代地大破燕军数十万,后围攻燕都蓟城)

image.png

可见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后不久,国力就恢复了不少。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赵国就已经恢复了不少实力,或许没有恢复到最为鼎盛时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攻灭兼并国力已经大幅恢复的赵国。

其次秦国未能速灭赵国,也在于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和李牧就是赵将。

先说廉颇,如果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只闻声名,就启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上将,主导反击秦军。那么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即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导致四十多万赵国青壮士兵埋骨长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伤亡代价,赵国也能保留二十多万兵力,不至于元气大伤。那么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应对围攻邯郸的秦军也能游刃有余。以此可见,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一位用兵如神,善于实战指挥的将军对于诸侯国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说到赵国和燕国发生鄗代之战,廉颇就是此战的赵军统帅。在兵力上与燕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击败了趁机入侵赵国的燕军,并乘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见,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保全国家,得以延续。

虽然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名将廉颇由于受到赵王排挤已经离开了赵国,但赵国还有一位名将李牧坐镇。若单论军事才能,紫陌个人认为李牧的综合实力要略强廉颇一筹。那么在国力大幅恢复,兵力得到补充,有名将李牧坐镇的情况下,那么秦国自然是无法轻易攻灭兼并赵国。

比如韩、魏、燕三国的国力和兵力在战国末期就不如赵国,为此基本一两次大举进攻就被秦国灭亡兼并了。而秦国攻打实力较强的楚国时,前后就用了四年时间,这还是秦国当时已经基本攻灭兼并了韩、赵、魏、燕四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那么赵国同样作为实力较强的诸侯,秦国要想彻底攻灭兼并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刚发起攻灭兼并六国之战,在攻打赵国时,也需要提防其余关东诸侯是否会支援赵国,甚至是乘机合纵再次攻秦。为此秦国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其他关东诸侯,故而无法以举国之力完全投入到灭赵之战中,再加上前面两点原因,秦国无法速灭赵国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秦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开始,历时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赵都邯郸。由于赵国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残余势力,秦国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直到攻灭楚国,关东六国之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齐国时,秦国这才大举发兵,剿灭燕、赵两国在辽东和代地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赵国又延续了6年时间,故而秦灭赵国之战,共计用时长达14年。

image.png

秦灭赵之战,秦国前后五次攻赵,四次大举出兵

秦王嬴政于继位九年时年满22岁,这也是历代秦王举行加冠礼年龄,意味着嬴政在这一年就要亲政掌权。之后经过系列战前准备,比如制定统一战略,调运粮草军械,征召士兵,事先打探军情等,秦王嬴政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对早年受辱的诸侯赵国发起了进攻。

秦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赵国

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就派人潜入赵、燕两国进行调拨活动,以挑起燕赵战争。待两国战事一起,秦国便以支援燕国为由,乘赵国内部空虚之际,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分别率领一支秦军,从西、南、西北三面攻赵,重点为赵国南部,从而和燕军对赵国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拔之,取九城。幽缪王迁立。”《史记》注:多篇混合

由于准备充足,此次秦国大举攻赵比较顺利,共计攻占了赵国邺地、安阳、阏与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碍秦国攻赵的战略要地阏,想当初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大举进攻过该地,但被赵括之父赵奢击败,损失惨重。

过后三十多年,秦国终于拔除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之后秦国攻赵,便能从此地西入赵国腹地,直接攻打赵都邯郸。而攻取安阳后,秦从南面攻赵都邯郸,也只有数座城邑和一条漳水阻隔。这两处要地也是秦国此次攻赵的主要战果。

不过秦国虽然大举出兵攻赵,但赵国方面也及时出动了大军顽强抵抗,为此秦军乘赵空虚之际攻取以上数城后,攻势便严重受阻,最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已经攻取的城邑和地区后,剩余秦军撤离回国,秦国第一次攻赵落下帷幕。

由于秦国在次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故而第二次攻赵又推后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国第二次大举发兵攻赵(李牧指挥宜安、肥之战,大破秦军)

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秦王嬴政命桓齮为秦军统帅,攻打赵国平阳、武城。赵国一方派扈辄率军反击,结果被桓齮歼灭十万赵军,赵军主将扈辄也战死沙场。之后桓齮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赤丽、宜安两地,继而深入赵国腹地。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取宜安,定平阳、武城。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

image.png

虽然秦军此次攻赵取得战果不小,但后期却损失惨重。赵王迁见秦军攻势紧急且凶猛,为此就赶紧命大破匈奴的边军主将李牧为上将,率领边军和内地赵军在对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附近的肥下与桓齮交战,最终用计大破秦军,几乎全歼,成功截击住了秦军的攻势。之后桓齮在次年率领残余军队逃还秦国,秦国第二次大举攻赵告终。

公元前232年,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

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秦国于明年又发起第三轮攻势,兵分两路,再次从南面进攻赵国的邺地,平阳,继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赵都邯郸。另一路则从太原攻打狼孟,进而向东攻打赵国的番吾要地,与南路秦军形成夹攻之势,意欲一举攻灭赵国。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史记》

尽管战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却很残酷。赵国一方再次任命李牧为主将,率领赵军反击秦军。面对秦军两路攻势,李牧先是命副将司马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邯郸南线据守赵国南长城,拖住北上秦军,然后亲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来犯秦军。

结果在李牧率军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军大败,随后李牧回援邯郸南线。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赵的秦军见被北路南下秦军已被李牧击退,自知难以取胜,只是与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汇合后的赵军略微接触不敌后,便不敢再战,最终两路秦军纷纷撤离退出赵境,秦国第三次大举攻赵以失败告终。

不过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赵国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反攻、远程追击秦军,故而自番吾之战后,赵国只能退守赵都邯郸,坚守自保。同样秦国碍于赵国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镇,也不敢再轻易攻赵,为此还将主攻方向改为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攻克赵都邯郸

之后秦国经过数年休整后,于公元前229年再次大举进攻赵国,因为在灭韩同年,赵国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为此严重缺粮,导致人心浮动,秦国迎来了灭赵良机,而此次大旱灾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大饥。秦大兴兵攻赵,王翦,端和,羌瘣围邯郸城。李牧诛。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史记》

image.png

秦军在赵国发生旱灾后的次年第四次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羌瘣从三面夹攻赵都邯郸。但由于赵国有能战善战的李牧坐镇,秦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取胜,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此秦国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权臣,施行反间计除掉了名将李牧。

自李牧死后,赵军将士涣散,战力大打折扣,即将解体。最终王翦率领秦军在三个月左右便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不过在秦军攻克邯郸时,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及时带领宗室贵族和一众大夫等数百人逃到了赵国北部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对抗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攻打燕国辽东,返程顺带攻灭赵国北部残余势力

赵都邯郸成为秦国邯郸郡的六年后,攻灭魏国和楚国的秦军调转兵锋,秦王嬴政大举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贲攻打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一战破之,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史记》

同年,王贲率领秦军返程时,一同剿灭了赵国北部代地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代王赵嘉。至此,立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

结语:

从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掌权,于公元前236年发起灭赵战争,历经四次大举攻赵,才于8年后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都邯郸。又于6年后的公元前222年,俘虏逃亡北部的赵代王嘉,为此灭赵共计历时14年。之后秦国于次年灭齐,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灭赵之战,秦国前后五次攻赵,四次大举出兵

秦王嬴政于继位九年时年满22岁,这也是历代秦王举行加冠礼年龄,意味着嬴政在这一年就要亲政掌权。之后经过系列战前准备,比如制定统一战略,调运粮草军械,征召士兵,事先打探军情等,秦王嬴政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对早年受辱的诸侯赵国发起了进攻。

秦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赵国

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就派人潜入赵、燕两国进行调拨活动,以挑起燕赵战争。待两国战事一起,秦国便以支援燕国为由,乘赵国内部空虚之际,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分别率领一支秦军,从西、南、西北三面攻赵,重点为赵国南部,从而和燕军对赵国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拔之,取九城。幽缪王迁立。”《史记》注:多篇混合

由于准备充足,此次秦国大举攻赵比较顺利,共计攻占了赵国邺地、安阳、阏与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碍秦国攻赵的战略要地阏,想当初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大举进攻过该地,但被赵括之父赵奢击败,损失惨重。

过后三十多年,秦国终于拔除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之后秦国攻赵,便能从此地西入赵国腹地,直接攻打赵都邯郸。而攻取安阳后,秦从南面攻赵都邯郸,也只有数座城邑和一条漳水阻隔。这两处要地也是秦国此次攻赵的主要战果。

不过秦国虽然大举出兵攻赵,但赵国方面也及时出动了大军顽强抵抗,为此秦军乘赵空虚之际攻取以上数城后,攻势便严重受阻,最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已经攻取的城邑和地区后,剩余秦军撤离回国,秦国第一次攻赵落下帷幕。

由于秦国在次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故而第二次攻赵又推后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国第二次大举发兵攻赵(李牧指挥宜安、肥之战,大破秦军)

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秦王嬴政命桓齮为秦军统帅,攻打赵国平阳、武城。赵国一方派扈辄率军反击,结果被桓齮歼灭十万赵军,赵军主将扈辄也战死沙场。之后桓齮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赤丽、宜安两地,继而深入赵国腹地。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取宜安,定平阳、武城。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

对秦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攻灭兼并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后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关于秦始皇攻灭六国的顺序,除了韩、赵、魏、楚、燕、齐的主流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的顺序为韩、魏、楚、燕、赵、齐,从两种秦灭六国的顺序中可以发现,唯一发生顺序变化的就只有赵国。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秦军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国君主赵幽缪王迁之后,赵王迁的兄长,也就是赵悼襄王偃的长子公子嘉却在邯郸城破前,及时率领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们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前半生一直镇守,防御匈奴的北疆地区。

之后公子嘉在一众宗室贵族和大夫们拥立下,自立为王,并率领北部代地的军民继续抵抗秦军兵锋,史称为“赵代王嘉”。故而秦军攻占赵都邯郸后,只能算是基本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扫除赵国境内的残余势力,才算是彻底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2年)。

而且韩国虽然是第一个为秦所灭的关东诸侯,但秦国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后,确定的第一个进攻对象却不是韩国,而是秦始皇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遭受苦难和屈辱的赵国,加上赵国也和秦国相邻,同样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将赵国定为了第一个灭国对象。

然而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灭韩时都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攻打赵国时还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损失巨大,由于攻赵兵锋受阻,秦国被迫调整进攻对象,按照原定先近后远的战略方针,将主攻方向改为了相邻的韩国。

image.png

后来还是因赵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秦国这才乘机一举攻克了赵都邯郸城。但赵代王嘉率领赵国北地军民一直抗秦六年后,才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代地城邑,俘虏了这位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那么秦灭赵之战中,为何秦国灭赵这么艰难,以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赵国呢?

首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机动灵活,且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在之后的对外战争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取北方游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为赵国提供马匹,以及攻灭本国境内如鲠在喉的中山国等,为此赵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

走向鼎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度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存在,面对有着一统中原野心的秦国,实力强大的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秦国东出中原的最大阻碍。故而秦国要想消灭兼并赵国并不容易,为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就不断出兵攻赵,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

由于秦、赵两国皆是实力强大的军事强国,故而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又由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较短,为此灭赵之战最终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

虽然自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在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埋骨长平战场后,实力从根本上削弱,元气大伤的赵国就无力再与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但由于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详细叙述),导致秦国并未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为此给了赵国休养生息,再度恢复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机会,并安稳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让赵国有了足够的恢复时间,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长平、邯郸两战损耗的国力,也能补充两战中伤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正式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时,赵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虽然在实力还是略逊秦国一筹,但比燕、魏、韩这些同为战国七雄的诸侯要强大的多。比如赵国在与秦国发生的邯郸之战数年后,就在鄗代之战中击大破两支燕军数十万兵力,并一路追击至燕国腹地,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

“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于鄗,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史记》(廉颇在赵国鄗城、代地大破燕军数十万,后围攻燕都蓟城)

image.png

可见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后不久,国力就恢复了不少。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赵国就已经恢复了不少实力,或许没有恢复到最为鼎盛时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攻灭兼并国力已经大幅恢复的赵国。

其次秦国未能速灭赵国,也在于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和李牧就是赵将。

先说廉颇,如果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只闻声名,就启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上将,主导反击秦军。那么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即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导致四十多万赵国青壮士兵埋骨长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伤亡代价,赵国也能保留二十多万兵力,不至于元气大伤。那么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应对围攻邯郸的秦军也能游刃有余。以此可见,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一位用兵如神,善于实战指挥的将军对于诸侯国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说到赵国和燕国发生鄗代之战,廉颇就是此战的赵军统帅。在兵力上与燕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击败了趁机入侵赵国的燕军,并乘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见,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保全国家,得以延续。

虽然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名将廉颇由于受到赵王排挤已经离开了赵国,但赵国还有一位名将李牧坐镇。若单论军事才能,紫陌个人认为李牧的综合实力要略强廉颇一筹。那么在国力大幅恢复,兵力得到补充,有名将李牧坐镇的情况下,那么秦国自然是无法轻易攻灭兼并赵国。

比如韩、魏、燕三国的国力和兵力在战国末期就不如赵国,为此基本一两次大举进攻就被秦国灭亡兼并了。而秦国攻打实力较强的楚国时,前后就用了四年时间,这还是秦国当时已经基本攻灭兼并了韩、赵、魏、燕四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那么赵国同样作为实力较强的诸侯,秦国要想彻底攻灭兼并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刚发起攻灭兼并六国之战,在攻打赵国时,也需要提防其余关东诸侯是否会支援赵国,甚至是乘机合纵再次攻秦。为此秦国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其他关东诸侯,故而无法以举国之力完全投入到灭赵之战中,再加上前面两点原因,秦国无法速灭赵国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秦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开始,历时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赵都邯郸。由于赵国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残余势力,秦国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直到攻灭楚国,关东六国之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齐国时,秦国这才大举发兵,剿灭燕、赵两国在辽东和代地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赵国又延续了6年时间,故而秦灭赵国之战,共计用时长达14年。

image.png

秦灭赵之战,秦国前后五次攻赵,四次大举出兵

秦王嬴政于继位九年时年满22岁,这也是历代秦王举行加冠礼年龄,意味着嬴政在这一年就要亲政掌权。之后经过系列战前准备,比如制定统一战略,调运粮草军械,征召士兵,事先打探军情等,秦王嬴政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对早年受辱的诸侯赵国发起了进攻。

秦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赵国

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就派人潜入赵、燕两国进行调拨活动,以挑起燕赵战争。待两国战事一起,秦国便以支援燕国为由,乘赵国内部空虚之际,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分别率领一支秦军,从西、南、西北三面攻赵,重点为赵国南部,从而和燕军对赵国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拔之,取九城。幽缪王迁立。”《史记》注:多篇混合

由于准备充足,此次秦国大举攻赵比较顺利,共计攻占了赵国邺地、安阳、阏与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碍秦国攻赵的战略要地阏,想当初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大举进攻过该地,但被赵括之父赵奢击败,损失惨重。

过后三十多年,秦国终于拔除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之后秦国攻赵,便能从此地西入赵国腹地,直接攻打赵都邯郸。而攻取安阳后,秦从南面攻赵都邯郸,也只有数座城邑和一条漳水阻隔。这两处要地也是秦国此次攻赵的主要战果。

不过秦国虽然大举出兵攻赵,但赵国方面也及时出动了大军顽强抵抗,为此秦军乘赵空虚之际攻取以上数城后,攻势便严重受阻,最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已经攻取的城邑和地区后,剩余秦军撤离回国,秦国第一次攻赵落下帷幕。

由于秦国在次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故而第二次攻赵又推后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国第二次大举发兵攻赵(李牧指挥宜安、肥之战,大破秦军)

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秦王嬴政命桓齮为秦军统帅,攻打赵国平阳、武城。赵国一方派扈辄率军反击,结果被桓齮歼灭十万赵军,赵军主将扈辄也战死沙场。之后桓齮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赤丽、宜安两地,继而深入赵国腹地。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取宜安,定平阳、武城。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

image.png

虽然秦军此次攻赵取得战果不小,但后期却损失惨重。赵王迁见秦军攻势紧急且凶猛,为此就赶紧命大破匈奴的边军主将李牧为上将,率领边军和内地赵军在对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附近的肥下与桓齮交战,最终用计大破秦军,几乎全歼,成功截击住了秦军的攻势。之后桓齮在次年率领残余军队逃还秦国,秦国第二次大举攻赵告终。

公元前232年,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

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秦国于明年又发起第三轮攻势,兵分两路,再次从南面进攻赵国的邺地,平阳,继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赵都邯郸。另一路则从太原攻打狼孟,进而向东攻打赵国的番吾要地,与南路秦军形成夹攻之势,意欲一举攻灭赵国。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史记》

尽管战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却很残酷。赵国一方再次任命李牧为主将,率领赵军反击秦军。面对秦军两路攻势,李牧先是命副将司马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邯郸南线据守赵国南长城,拖住北上秦军,然后亲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来犯秦军。

结果在李牧率军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军大败,随后李牧回援邯郸南线。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赵的秦军见被北路南下秦军已被李牧击退,自知难以取胜,只是与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汇合后的赵军略微接触不敌后,便不敢再战,最终两路秦军纷纷撤离退出赵境,秦国第三次大举攻赵以失败告终。

不过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赵国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反攻、远程追击秦军,故而自番吾之战后,赵国只能退守赵都邯郸,坚守自保。同样秦国碍于赵国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镇,也不敢再轻易攻赵,为此还将主攻方向改为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攻克赵都邯郸

之后秦国经过数年休整后,于公元前229年再次大举进攻赵国,因为在灭韩同年,赵国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为此严重缺粮,导致人心浮动,秦国迎来了灭赵良机,而此次大旱灾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大饥。秦大兴兵攻赵,王翦,端和,羌瘣围邯郸城。李牧诛。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史记》

image.png

秦军在赵国发生旱灾后的次年第四次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羌瘣从三面夹攻赵都邯郸。但由于赵国有能战善战的李牧坐镇,秦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取胜,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此秦国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权臣,施行反间计除掉了名将李牧。

自李牧死后,赵军将士涣散,战力大打折扣,即将解体。最终王翦率领秦军在三个月左右便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不过在秦军攻克邯郸时,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及时带领宗室贵族和一众大夫等数百人逃到了赵国北部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对抗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攻打燕国辽东,返程顺带攻灭赵国北部残余势力

赵都邯郸成为秦国邯郸郡的六年后,攻灭魏国和楚国的秦军调转兵锋,秦王嬴政大举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贲攻打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一战破之,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史记》

同年,王贲率领秦军返程时,一同剿灭了赵国北部代地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代王赵嘉。至此,立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

结语:

从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掌权,于公元前236年发起灭赵战争,历经四次大举攻赵,才于8年后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都邯郸。又于6年后的公元前222年,俘虏逃亡北部的赵代王嘉,为此灭赵共计历时14年。之后秦国于次年灭齐,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虽然秦军此次攻赵取得战果不小,但后期却损失惨重。赵王迁见秦军攻势紧急且凶猛,为此就赶紧命大破匈奴的边军主将李牧为上将,率领边军和内地赵军在对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附近的肥下与桓齮交战,最终用计大破秦军,几乎全歼,成功截击住了秦军的攻势。之后桓齮在次年率领残余军队逃还秦国,秦国第二次大举攻赵告终。

公元前232年,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

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秦国于明年又发起第三轮攻势,兵分两路,再次从南面进攻赵国的邺地,平阳,继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赵都邯郸。另一路则从太原攻打狼孟,进而向东攻打赵国的番吾要地,与南路秦军形成夹攻之势,意欲一举攻灭赵国。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史记》

尽管战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却很残酷。赵国一方再次任命李牧为主将,率领赵军反击秦军。面对秦军两路攻势,李牧先是命副将司马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邯郸南线据守赵国南长城,拖住北上秦军,然后亲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来犯秦军。

结果在李牧率军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军大败,随后李牧回援邯郸南线。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赵的秦军见被北路南下秦军已被李牧击退,自知难以取胜,只是与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汇合后的赵军略微接触不敌后,便不敢再战,最终两路秦军纷纷撤离退出赵境,秦国第三次大举攻赵以失败告终。

不过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赵国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反攻、远程追击秦军,故而自番吾之战后,赵国只能退守赵都邯郸,坚守自保。同样秦国碍于赵国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镇,也不敢再轻易攻赵,为此还将主攻方向改为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攻克赵都邯郸

之后秦国经过数年休整后,于公元前229年再次大举进攻赵国,因为在灭韩同年,赵国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为此严重缺粮,导致人心浮动,秦国迎来了灭赵良机,而此次大旱灾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大饥。秦大兴兵攻赵,王翦,端和,羌瘣围邯郸城。李牧诛。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史记》

对秦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攻灭兼并山东六国,统一中原后才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而关于秦始皇攻灭六国的顺序,除了韩、赵、魏、楚、燕、齐的主流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的顺序为韩、魏、楚、燕、赵、齐,从两种秦灭六国的顺序中可以发现,唯一发生顺序变化的就只有赵国。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是秦军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国君主赵幽缪王迁之后,赵王迁的兄长,也就是赵悼襄王偃的长子公子嘉却在邯郸城破前,及时率领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们逃到了赵国北部的代地,也就是赵国名将李牧前半生一直镇守,防御匈奴的北疆地区。

之后公子嘉在一众宗室贵族和大夫们拥立下,自立为王,并率领北部代地的军民继续抵抗秦军兵锋,史称为“赵代王嘉”。故而秦军攻占赵都邯郸后,只能算是基本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8年),只有完全扫除赵国境内的残余势力,才算是彻底灭亡了赵国(公元前222年)。

而且韩国虽然是第一个为秦所灭的关东诸侯,但秦国开启统一六国之战后,确定的第一个进攻对象却不是韩国,而是秦始皇从出生到幼年时期遭受苦难和屈辱的赵国,加上赵国也和秦国相邻,同样符合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故而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就将赵国定为了第一个灭国对象。

然而秦国从公元前236年大举出兵进攻赵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30年灭韩时都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攻打赵国时还造成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损失巨大,由于攻赵兵锋受阻,秦国被迫调整进攻对象,按照原定先近后远的战略方针,将主攻方向改为了相邻的韩国。

image.png

后来还是因赵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秦国这才乘机一举攻克了赵都邯郸城。但赵代王嘉率领赵国北地军民一直抗秦六年后,才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将王翦之子王贲攻下代地城邑,俘虏了这位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那么秦灭赵之战中,为何秦国灭赵这么艰难,以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赵国呢?

首先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就建立起一支高度机动灵活,且战力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在之后的对外战争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取北方游牧部落的胡人土地,迫使林胡王为赵国提供马匹,以及攻灭本国境内如鲠在喉的中山国等,为此赵国逐渐发展成为中原北方的超级强国。

走向鼎盛的赵国在国力和军事实力上一度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存在,面对有着一统中原野心的秦国,实力强大的赵国成为了山东六国中的中流砥柱,也一度成为秦国东出中原的最大阻碍。故而秦国要想消灭兼并赵国并不容易,为此自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就不断出兵攻赵,其中著名的战役有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等。

由于秦、赵两国皆是实力强大的军事强国,故而双方也是互有胜败,又由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较短,为此灭赵之战最终拖到了秦王嬴政即位之后。

虽然自秦、赵两国发生长平之战,在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埋骨长平战场后,实力从根本上削弱,元气大伤的赵国就无力再与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但由于一些原因(之前文章有详细叙述),导致秦国并未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为此给了赵国休养生息,再度恢复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机会,并安稳的延续了二十多年。

而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时间,让赵国有了足够的恢复时间,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长平、邯郸两战损耗的国力,也能补充两战中伤亡的士卒。

等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后正式对赵国发动灭国之战时,赵国已经有了中兴之势,虽然在实力还是略逊秦国一筹,但比燕、魏、韩这些同为战国七雄的诸侯要强大的多。比如赵国在与秦国发生的邯郸之战数年后,就在鄗代之战中击大破两支燕军数十万兵力,并一路追击至燕国腹地,包围了燕都蓟城,迫使燕国割城求和。

“赵使廉颇将,大破燕军于鄗,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史记》(廉颇在赵国鄗城、代地大破燕军数十万,后围攻燕都蓟城)

image.png

可见赵国在长平、邯郸之战后不久,国力就恢复了不少。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赵国就已经恢复了不少实力,或许没有恢复到最为鼎盛时期,但也相差不大,故而秦国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攻灭兼并国力已经大幅恢复的赵国。

其次秦国未能速灭赵国,也在于赵国有能征善战的名将坐镇,比如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和李牧就是赵将。

先说廉颇,如果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只闻声名,就启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的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代替老成持重的廉颇为上将,主导反击秦军。那么在廉颇的指挥下,赵国即便战败,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导致四十多万赵国青壮士兵埋骨长平。

就算是付出一半的伤亡代价,赵国也能保留二十多万兵力,不至于元气大伤。那么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应对围攻邯郸的秦军也能游刃有余。以此可见,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一位用兵如神,善于实战指挥的将军对于诸侯国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再说到赵国和燕国发生鄗代之战,廉颇就是此战的赵军统帅。在兵力上与燕军相差很大的情况下,廉颇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是击败了趁机入侵赵国的燕军,并乘胜追击,包围了燕国王城,迫使其割地求和。以此可见,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保全国家,得以延续。

虽然秦王嬴政发起灭赵之战时,名将廉颇由于受到赵王排挤已经离开了赵国,但赵国还有一位名将李牧坐镇。若单论军事才能,紫陌个人认为李牧的综合实力要略强廉颇一筹。那么在国力大幅恢复,兵力得到补充,有名将李牧坐镇的情况下,那么秦国自然是无法轻易攻灭兼并赵国。

比如韩、魏、燕三国的国力和兵力在战国末期就不如赵国,为此基本一两次大举进攻就被秦国灭亡兼并了。而秦国攻打实力较强的楚国时,前后就用了四年时间,这还是秦国当时已经基本攻灭兼并了韩、赵、魏、燕四国,实力得到很大提升的情况下。那么赵国同样作为实力较强的诸侯,秦国要想彻底攻灭兼并自然不易。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刚发起攻灭兼并六国之战,在攻打赵国时,也需要提防其余关东诸侯是否会支援赵国,甚至是乘机合纵再次攻秦。为此秦国就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其他关东诸侯,故而无法以举国之力完全投入到灭赵之战中,再加上前面两点原因,秦国无法速灭赵国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秦国从公元前236年第一次大举发兵攻赵开始,历时8年,到公元前228年,才攻克赵都邯郸。由于赵国只剩下北部代王嘉的残余势力,秦国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关东诸侯身上。直到攻灭楚国,关东六国之中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齐国时,秦国这才大举发兵,剿灭燕、赵两国在辽东和代地的残余势力,而此时赵国又延续了6年时间,故而秦灭赵国之战,共计用时长达14年。

image.png

秦灭赵之战,秦国前后五次攻赵,四次大举出兵

秦王嬴政于继位九年时年满22岁,这也是历代秦王举行加冠礼年龄,意味着嬴政在这一年就要亲政掌权。之后经过系列战前准备,比如制定统一战略,调运粮草军械,征召士兵,事先打探军情等,秦王嬴政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6年,率先对早年受辱的诸侯赵国发起了进攻。

秦国第一次大举进攻赵国

秦国确定将赵国作为第一个进攻目标后,就派人潜入赵、燕两国进行调拨活动,以挑起燕赵战争。待两国战事一起,秦国便以支援燕国为由,乘赵国内部空虚之际,命王翦、桓齮和杨端和分别率领一支秦军,从西、南、西北三面攻赵,重点为赵国南部,从而和燕军对赵国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拔之,取九城。幽缪王迁立。”《史记》注:多篇混合

由于准备充足,此次秦国大举攻赵比较顺利,共计攻占了赵国邺地、安阳、阏与等九座城。尤其是攻取了阻碍秦国攻赵的战略要地阏,想当初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大举进攻过该地,但被赵括之父赵奢击败,损失惨重。

过后三十多年,秦国终于拔除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之后秦国攻赵,便能从此地西入赵国腹地,直接攻打赵都邯郸。而攻取安阳后,秦从南面攻赵都邯郸,也只有数座城邑和一条漳水阻隔。这两处要地也是秦国此次攻赵的主要战果。

不过秦国虽然大举出兵攻赵,但赵国方面也及时出动了大军顽强抵抗,为此秦军乘赵空虚之际攻取以上数城后,攻势便严重受阻,最后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已经攻取的城邑和地区后,剩余秦军撤离回国,秦国第一次攻赵落下帷幕。

由于秦国在次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故而第二次攻赵又推后了一年。

公元前234年,秦国第二次大举发兵攻赵(李牧指挥宜安、肥之战,大破秦军)

在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攻赵,秦王嬴政命桓齮为秦军统帅,攻打赵国平阳、武城。赵国一方派扈辄率军反击,结果被桓齮歼灭十万赵军,赵军主将扈辄也战死沙场。之后桓齮便率军越过太行山,攻打赤丽、宜安两地,继而深入赵国腹地。

“桓齮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取宜安,定平阳、武城。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

image.png

虽然秦军此次攻赵取得战果不小,但后期却损失惨重。赵王迁见秦军攻势紧急且凶猛,为此就赶紧命大破匈奴的边军主将李牧为上将,率领边军和内地赵军在对抗秦军。李牧率军在宜安附近的肥下与桓齮交战,最终用计大破秦军,几乎全歼,成功截击住了秦军的攻势。之后桓齮在次年率领残余军队逃还秦国,秦国第二次大举攻赵告终。

公元前232年,秦国第三次大举出兵攻打赵国(李牧在番吾击退秦军)

继第二次大举攻赵之后,秦国于明年又发起第三轮攻势,兵分两路,再次从南面进攻赵国的邺地,平阳,继而北上渡漳水攻打赵都邯郸。另一路则从太原攻打狼孟,进而向东攻打赵国的番吾要地,与南路秦军形成夹攻之势,意欲一举攻灭赵国。

“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史记》

尽管战略和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却很残酷。赵国一方再次任命李牧为主将,率领赵军反击秦军。面对秦军两路攻势,李牧先是命副将司马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邯郸南线据守赵国南长城,拖住北上秦军,然后亲率主力在番吾要地阻止来犯秦军。

结果在李牧率军猛攻之下,太原、狼孟一路秦军大败,随后李牧回援邯郸南线。而南路漳河沿岸正欲北上攻赵的秦军见被北路南下秦军已被李牧击退,自知难以取胜,只是与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汇合后的赵军略微接触不敌后,便不敢再战,最终两路秦军纷纷撤离退出赵境,秦国第三次大举攻赵以失败告终。

不过在宜安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赵国同样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反攻、远程追击秦军,故而自番吾之战后,赵国只能退守赵都邯郸,坚守自保。同样秦国碍于赵国有用兵如神的李牧坐镇,也不敢再轻易攻赵,为此还将主攻方向改为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举攻赵,攻克赵都邯郸

之后秦国经过数年休整后,于公元前229年再次大举进攻赵国,因为在灭韩同年,赵国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为此严重缺粮,导致人心浮动,秦国迎来了灭赵良机,而此次大旱灾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大饥。秦大兴兵攻赵,王翦,端和,羌瘣围邯郸城。李牧诛。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史记》

image.png

秦军在赵国发生旱灾后的次年第四次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羌瘣从三面夹攻赵都邯郸。但由于赵国有能战善战的李牧坐镇,秦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取胜,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此秦国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权臣,施行反间计除掉了名将李牧。

自李牧死后,赵军将士涣散,战力大打折扣,即将解体。最终王翦率领秦军在三个月左右便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不过在秦军攻克邯郸时,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及时带领宗室贵族和一众大夫等数百人逃到了赵国北部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对抗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攻打燕国辽东,返程顺带攻灭赵国北部残余势力

赵都邯郸成为秦国邯郸郡的六年后,攻灭魏国和楚国的秦军调转兵锋,秦王嬴政大举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贲攻打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一战破之,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史记》

同年,王贲率领秦军返程时,一同剿灭了赵国北部代地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代王赵嘉。至此,立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

结语:

从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掌权,于公元前236年发起灭赵战争,历经四次大举攻赵,才于8年后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都邯郸。又于6年后的公元前222年,俘虏逃亡北部的赵代王嘉,为此灭赵共计历时14年。之后秦国于次年灭齐,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军在赵国发生旱灾后的次年第四次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羌瘣从三面夹攻赵都邯郸。但由于赵国有能战善战的李牧坐镇,秦军多次进攻都未能取胜,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此秦国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权臣,施行反间计除掉了名将李牧。

自李牧死后,赵军将士涣散,战力大打折扣,即将解体。最终王翦率领秦军在三个月左右便攻克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不过在秦军攻克邯郸时,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及时带领宗室贵族和一众大夫等数百人逃到了赵国北部代地,自立为代王,继续对抗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大举攻打燕国辽东,返程顺带攻灭赵国北部残余势力

赵都邯郸成为秦国邯郸郡的六年后,攻灭魏国和楚国的秦军调转兵锋,秦王嬴政大举出兵,命王翦之子王贲攻打燕王喜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一战破之,俘虏了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是岁,秦将王贲亦虏代王嘉。”《史记》

同年,王贲率领秦军返程时,一同剿灭了赵国北部代地的残余势力,俘虏了代王赵嘉。至此,立国二百五十多年的赵国彻底灭亡。

结语:

从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38年亲政掌权,于公元前236年发起灭赵战争,历经四次大举攻赵,才于8年后的公元前228年攻克了赵都邯郸。又于6年后的公元前222年,俘虏逃亡北部的赵代王嘉,为此灭赵共计历时14年。之后秦国于次年灭齐,公元前221年止,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3-02-21 12:43:30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