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酱油大亨的苦恼尚未落幕

关键词:李锦记,海天,蚝油,酱油,市场,调味品,经销商,渠道,美国,餐厅

李锦记也并非美国市场的酱油老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吴怼怼,作者|麦可可

海天酱油公关事件刚刚淡出了大众视野,几天前的财报一出又引起了新的关注。

根据海天味业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当年前三季度公司达成营业收入190.94亿元,同比增长6.11%,归母净利润46.67亿元,同比下滑0.86%。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海天味业上市九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财报发布次日,公司股价有明显下跌,总市值跌破3000亿元人民币。

当然,这种下滑主因并非在于此前沸沸扬扬的公关事件,而是酱油、蚝油等核心品类收入下滑所致。但添加剂事件会对第四季度业绩表现影响如何,目前还是未知。

长期以来,海天、李锦记和老干妈几乎始终占据中国调味品行业的前三把交椅。这其中,每家企业都有绝对的核心品类来保证现金流的强势。海天是酱油,李锦记是蚝油,老干妈是辣酱,如果核心品类收入有所下滑,这个信号出现就足够引起重视了。

酱油大亨的上一个苦恼还没结束,下一个难题也许又要接踵而至。

01 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众多研报都提及过海天味业在渠道上的强势。根据中金的数据,海天的渠道网络在省会、直辖市及地级市的覆盖率达到100%,即使是县级市场覆盖率也达到90%,直接铺到终端超过100多万个销售网点。

到2021第三季度,海天的一级经销商就达到了7403家,他们与2000名左右销售人员一起,共同形成了强大的渠道力量。在经销体系中,一级经销商相当于海天的客户,直接从海天购买商品,品牌和经销商会共同管理分销商。

中金曾调研发现,海天味业的餐饮渠道的流通量占据6成以上,相比之下零售渠道只有4成。比起调味品行业其他玩家如中炬高新、千禾等,海天在B端的渗透率要遥遥领先。

B端的强势的确在长期以来让海天稳坐头把交椅。这是因为,相比于个人、家庭消费者,餐饮渠道的购买频次高、需求量大、消耗速度也快。

其一,连锁餐厅一般都是成箱、按月、按季度采购,且要留有应对突发情况的余量,其二,无论高端餐厅还是独立参观,当某道菜品成为「招牌菜」后,厨师必将考虑到食客的忠诚度而减少对调味品的更换,因此菜谱一旦被确定,也意味着调味品的相对固定。

而个体、家庭的消费者在调味品上的购买频次,可能还赶不上对主食类米面粮油的热情。加上零售终端产品众多,消费者对调味品价格并不敏感,想要尝试口味变化的可能性远高于餐厅对菜品的把控性。

但B端餐厅渠道的过分强势,也决定了在突发状况下,一旦该渠道有所流通量有所收缩,海天酱油的销量就会直接下滑。

而过去几年餐饮业的惨淡就在于,疫情反复让线下客流量逐渐下行,很多餐厅被迫暂停营业或直接关闭,这也间接影响了海天味业的收入。

和收入一起减少的还有海天经销商的数量。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经销商增加784家,减少1061家,为历年来首次负增长。

这个数字的下滑也有微妙的意义。向来依靠经销商向下沉市场铺开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的海天,似乎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在同一区域内引入多名经销商,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良性竞争,优胜劣汰,但长期会不会存在资源浪费?

又或者,当单个经销商经手的区域、被划分的区划过于狭窄时,这些扮演着促进产品流通角色的经销商,是否也有可能失去了积极拓宽市场的动力?

02 对手不遑多让

说到核心品类酱油、蚝油下滑的问题,酱油市场或许目前还不用担心,但蚝油的市场份额,本来就是从李锦记手里抢过来的。

蚝油和酱油的不同在于,酱油始终是全国性、普遍性的烹调必备品,但蚝油早期只是分布在广东、福建、港澳台附近的区域性调味品。这种由天然鲜蚝蒸煮后的汁液浓缩而成的调味品,和沿海地区居民就地取材的烹饪方式紧密相连。

直到李锦记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平价蚝油产品,蚝油才开始进入普通家庭,而1990年海天投入使用年产2000吨的蚝油车间,直接拉升了此后全国的蚝油产能。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21年蚝油的国内产能已经增长至200万吨。而随着粤菜在各地的普及,蚝油也逐渐走出广东,被全国消费者所接受。

除了味道鲜美广受欢迎之外,蚝油的走红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调料的便捷性。中餐的传统烹饪过程就离不开油盐酱醋这些瓶瓶罐罐,相比之下,蚝油的味道具有复合性,在下厨房、小红书和微博等平台,年轻人对这种「点石成金」的调味品甚是满意。

在中国消费者的长期认知里,几大调味品巨头都是通过某个长青产品起家的。老干妈做辣酱,海天做酱油,而李锦记最出名的就是蚝油,也算是各自都有自身的强势产品。

定位高端的「旧庄蚝油」,是李锦记打天下的关键。在官方介绍里,这款蚝油全球日销80万瓶。1902年,李锦记的创办人李金棠从广东珠海举家南迁至澳门,在新马路开设了第一家李锦记蚝油庄,并开启了从产蚝、制油到销售的产业化道路,旧庄蚝油因此得名。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起点,李锦记开始向外辐射。向南随着一批早期移民走向了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裔后代都习惯用李锦记的酱料,向东,跨越大洋彼岸到了美国、加拿大,如今,已经在广东广州、广东江门、山东济宁、香港、马来西亚和美国加州都设立了生产基地。

而李锦记也并非只做蚝油,他们也做酱油,比如精选生抽就是其明星产品,而后来的蒸鱼豉鱼也是在感受海天强大的市场占领压力下,李锦记用来与海天争天下的产品。1997年,蒸鱼豉油一上市,就告别了手工调制酱料不够标准、口味不稳定的两大难题,极大提升了餐厅厨师的出菜效率。

由于李锦记一直没有上市,行业对其的市场价值的估摸始终难以精确,但在除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李锦记的确要比海天更胜一筹。

在海天添加剂事件发生后不久,李锦记宣布,前阿里高管靖捷将接替林碧宝担任李锦记首席CEO。老品牌在拥抱互联网、数字化的步伐显然越来越快。

03 迈向全球野心

有分析认为,这次海天深陷舆论危机,也是在给品牌提醒,不要以为做刚需类的消费品,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就可以对外界的声音置若罔闻。

事实上,这些年基于中国人口基数的巨大红利,以及调味品的快速消耗,海天的确把中国的头把交椅坐稳了,但这个盘子,并非没有裂缝。

此前提到的收入来源太依赖于B端餐厅是一个缝隙,而市场盘子太集中于国内也是一个问题。

和李锦记一样,海天最初也是兼顾过海外市场的。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受限于产能不足,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海天酱油的销售范围都只局限于华南地区和海外的唐人街。彼时在悉尼唐人街,海天酱油甚至会限购,每人限购3瓶,而且不送货。

但李锦记的高明之处在于,国内市场打不过海天,别的地方可以把盘子铺很大。他们把生产基地直接搬了一个到美国加州。

在美国主要的亚洲商超大华99、百佳等线下渠道里,酱油品类里尚且可以寻觅海天的身影,但在复合酱料领域,李锦记几乎是王者,SKU极为庞大,从黄豆酱、苏梅酱、海鲜酱、排骨酱应有尽有,还有以地域导向命名的「贵州风味豆豉辣椒酱、桂林风味辣椒酱」。

但尽管如此,李锦记也并非美国市场的酱油老大。来自日本的老牌玩家,俗称万字酱油的「Kikkoman」,是美国消费者最认可的酱油品牌,他们不仅出现在美国日裔商超Mitsuwa、Uwajimaya的货架上,在Fred Meyer、Safeway、Kroger等美国本土商超里也是常客。

可以这么说,美国人对酱油的使用习惯,就是Kikkoman培养起来的。在其美国工厂成立后的20年,美国的酱油消费量提高了10倍,到2013年,万字酱油所在集团的海外市场销售额,就远远超过了日本本土市场。

对海天来说,核心品类的酱油市场,如今千禾、加价等玩家紧追不放,国产高端酱油领域里也算有了可敬的对手,而蚝油品类,李锦记绝对不会退缩,即使平价蚝油市场打不过,高端蚝油市场也不可能拱手相让,至于海外市场,一方面有国际巨头强势,另一方面有李锦记悄然渗透。

而当最成功、最强势的国内市场有所松动时,海天似乎没有不紧张的理由。酱油大亨的苦恼,可能还要持续一阵了。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2-11-11 02:46:15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