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春秋五霸

关键词:春秋前,诸侯王,勾践,晋国,吴王,齐桓公公阖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相关人物简介

齐桓公

齐桓公(前716-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吕氏,姓姜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最小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吕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汉族,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侣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乳交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吴王阖闾

阖闾(?-前496年),或作阖庐、盖庐,姬姓,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任贤使能,召伍子胥为行人,以伯喜否为大夫,共谋国事。经伍子胥推荐,阖闾亲自召见军事家孙武,孙武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13篇。当时正是吴国振兴霸业之机,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为将军。他还命令伍子胥选择都城地址,建造国都“阖闾大城”。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增强。

越王勾践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败于吴国。

两年后,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隐居于“陶”(此地四通八达,为天下中心),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曾经三掷千金于天下。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2-04-21 15:39:00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