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并购重组“降火”套利狂欢终结

关键词:重组,并购,市场,IPO,上市公司,公司,交易,资产,改革,整合

会转道去并购重组市场

  注册制改革春风下,IPO衔枚疾进成为“主角”,昔日火热的并购重组沦为“配角”。

  此消彼长的背后是逻辑变化的主线。2021年,注册制改革渐入佳境,路径通畅叠加供需两旺,IPO市场持续高热;跷跷板的另一头,并购重组交易迅速减少,年内完成单数已降至两位数,约为2015年、2016年巅峰期的单季度数量。

  “今年很难做,市场有点冷。”一位从事并购重组20多年的资深人士直言,市场上可选标的大幅减少,资产方只要能走IPO,几乎不会考虑被收购。受此影响,并购重组内部结构开始分化,借壳交易边缘化,产业整合逻辑开始成为主线。

  “套利时代的落幕。”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的观点直截了当。他认为,根植于上市资格稀缺而产生的“一二级市场差价”的套利逻辑,曾驱动以九鼎、信中利等为代表的Pre—IPO投资模式以及附着其上的金融资本证券化,也驱动了中植等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并购”的投资模式。“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谢幕,宣告了A股市场与‘套利时代’的彻底告别。”

  一年只顶过去一季

  雄心勃勃。“只要有机会,谁不愿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呢?”对于借壳和IPO的选择问题,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上市是鱼跃龙门的进阶。过去IPO排队时间太长,有些企业为了尽快完成上市,会转道去并购重组市场。如今,注册制改革令上市排队时间大幅缩短,并购重组竞争力明显减弱。

  自2019年科创板设立伊始,注册制改革星火燎原。此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北交所设立,确立了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基调。

  一位放弃了借壳方案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企业所处赛道在一级市场颇为热门,创投都是抢着要份额,可打算借壳时发现,装入上市公司的估值不到20倍PE,流程、时效都没有优势,“思来想去,我们还是决定去IPO。”

  热浪涌向IPO,寒潮吹向并购重组。上证报资讯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共有156家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年内实施完成的重整仅有95单,约为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火热时期的单季度数量。

  整体趋冷的同时,交易金额超过百亿元的重磅交易也明显减少。据统计,2021年市场披露的“百亿级”重组预案共有9单,至今仅有1单完成资产过户,即冀东水泥与金隅集团的整合。另有两单交易金额超过百亿元的交易在今年完成(启动时间为2020年)。回眸2020年,共有22单“百亿级”重组完成。

  有投行人士直言,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大批龙头公司奔赴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导致并购重组市场的供给大幅减少。“龙头们都不选择借壳,借壳市场自然就冷清了。”

  产业整合唱主角

  大水大鱼。2021年,更多的“大鱼”游向IPO的汪洋,“百亿级”重组竟无一借壳方案,多数是大型企业的内部整合。

  例如,金隅集团将所持金冀水泥47.09%的股权作价136.23亿元认购冀东水泥新发行的股份,由冀东水泥吸收合并合资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该交易于2021年11月完成。通过此次交易,双方水泥资产实现整合,显著提升了金隅集团在华北地区的业务覆盖能力。

  正在推进中的“百亿级”重组逻辑与之相似。例如,徐工机械拟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上海机场拟定增收购虹桥公司、物流公司和浦东机场第四跑道,东方盛虹拟定增收购斯尔邦……

  观察这些“百亿级”交易,呈现三个明显的特征:国资整合、产业整合以及资产梳理。

  首先来看国资整合。延续了2020年的趋势,2021年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舞台上唱主角。2021年发布重组方案的156家公司中,有56家为央企或地方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9单“百亿级”重组预案中,涉及国资上市公司的有6单。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一批国企主动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借助并购重组通道提升资产证券化率。

  再看产业整合。一个大的变化是,2021年的并购重组大多围绕上市公司自身产业逻辑展开,跨界方案颇为少见。“跨界,尤其是大额交易的跨界容易触及借壳,而能够借壳的资产都去走IPO了。”前述投行人士说。

  资产梳理更多地集中在房地产相关行业,例如*ST广珠出售城镇运营开发公司92%股权、*ST双环出售置业公司100%股权等。

  “A吃A”将会越来越多

  数往知来。九鼎投资、信中利与中植集团,曾在并购重组市场叱咤风云,本质是用激进的金融手段,实施一二级市场的套利。在“稳字当头”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合规为本,产业为要,短线套利模式走向终结是大势所趋。

  “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火热,更多的是短期利益与市值管理的驱动。当时,重组预案一发,股价就拉十几个涨停,甚至只要有相关传闻就能涨一波,这是极不正常的,市场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并购的初心。”投行资深人士说。

  近三年来,注册制改革加快推进,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合规、专注、稳健的重要性被市场和企业感知,并购重组开始回归初心之路。

  前述投行人士认为,并购重组减少是在降“虚火”,是市场趋于理性的表现。“并购的本质价值是‘1+1>2’,如果只是把两个资产绑在一起,没有协同效应,那就失去了并购的意义。”

  跷跷板不会始终倒向一方。放眼全球成熟的证券市场,并购重组仍是主要的退出渠道和资源配置方式。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及时间推移,如果新股不再持续火热,股价破发、募资不足甚至出现发行失败的情况,有些公司可能又会考虑并购之路。

  “虽然近年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量直线下滑,但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却越来越活跃。”阮超认为,随着IPO扩容及分拆上市等政策推出,A股公司之间互相收购成为可能,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并购标的。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IPO,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发展前景一般的公司会越来越边缘化,这些公司就可能成为并购的标的。

  记者 邵好 编辑 吴正懿

  注册制改革春风下,IPO衔枚疾进成为“主角”,昔日火热的并购重组沦为“配角”。

  此消彼长的背后是逻辑变化的主线。2021年,注册制改革渐入佳境,路径通畅叠加供需两旺,IPO市场持续高热;跷跷板的另一头,并购重组交易迅速减少,年内完成单数已降至两位数,约为2015年、2016年巅峰期的单季度数量。

  “今年很难做,市场有点冷。”一位从事并购重组20多年的资深人士直言,市场上可选标的大幅减少,资产方只要能走IPO,几乎不会考虑被收购。受此影响,并购重组内部结构开始分化,借壳交易边缘化,产业整合逻辑开始成为主线。

  “套利时代的落幕。”文艺馥欣资本顾问创始人阮超的观点直截了当。他认为,根植于上市资格稀缺而产生的“一二级市场差价”的套利逻辑,曾驱动以九鼎、信中利等为代表的Pre—IPO投资模式以及附着其上的金融资本证券化,也驱动了中植等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并购”的投资模式。“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谢幕,宣告了A股市场与‘套利时代’的彻底告别。”

  一年只顶过去一季

  雄心勃勃。“只要有机会,谁不愿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上市公司呢?”对于借壳和IPO的选择问题,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上市是鱼跃龙门的进阶。过去IPO排队时间太长,有些企业为了尽快完成上市,会转道去并购重组市场。如今,注册制改革令上市排队时间大幅缩短,并购重组竞争力明显减弱。

  自2019年科创板设立伊始,注册制改革星火燎原。此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北交所设立,确立了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基调。

  一位放弃了借壳方案的企业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企业所处赛道在一级市场颇为热门,创投都是抢着要份额,可打算借壳时发现,装入上市公司的估值不到20倍PE,流程、时效都没有优势,“思来想去,我们还是决定去IPO。”

  热浪涌向IPO,寒潮吹向并购重组。上证报资讯数据显示,年初至今,共有156家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年内实施完成的重整仅有95单,约为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火热时期的单季度数量。

  整体趋冷的同时,交易金额超过百亿元的重磅交易也明显减少。据统计,2021年市场披露的“百亿级”重组预案共有9单,至今仅有1单完成资产过户,即冀东水泥与金隅集团的整合。另有两单交易金额超过百亿元的交易在今年完成(启动时间为2020年)。回眸2020年,共有22单“百亿级”重组完成。

  有投行人士直言,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大批龙头公司奔赴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导致并购重组市场的供给大幅减少。“龙头们都不选择借壳,借壳市场自然就冷清了。”

  产业整合唱主角

  大水大鱼。2021年,更多的“大鱼”游向IPO的汪洋,“百亿级”重组竟无一借壳方案,多数是大型企业的内部整合。

  例如,金隅集团将所持金冀水泥47.09%的股权作价136.23亿元认购冀东水泥新发行的股份,由冀东水泥吸收合并合资公司,同时募集配套资金。该交易于2021年11月完成。通过此次交易,双方水泥资产实现整合,显著提升了金隅集团在华北地区的业务覆盖能力。

  正在推进中的“百亿级”重组逻辑与之相似。例如,徐工机械拟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上海机场拟定增收购虹桥公司、物流公司和浦东机场第四跑道,东方盛虹拟定增收购斯尔邦……

  观察这些“百亿级”交易,呈现三个明显的特征:国资整合、产业整合以及资产梳理。

  首先来看国资整合。延续了2020年的趋势,2021年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舞台上唱主角。2021年发布重组方案的156家公司中,有56家为央企或地方国资旗下的上市公司,9单“百亿级”重组预案中,涉及国资上市公司的有6单。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资国企改革背景下,一批国企主动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借助并购重组通道提升资产证券化率。

  再看产业整合。一个大的变化是,2021年的并购重组大多围绕上市公司自身产业逻辑展开,跨界方案颇为少见。“跨界,尤其是大额交易的跨界容易触及借壳,而能够借壳的资产都去走IPO了。”前述投行人士说。

  资产梳理更多地集中在房地产相关行业,例如*ST广珠出售城镇运营开发公司92%股权、*ST双环出售置业公司100%股权等。

  “A吃A”将会越来越多

  数往知来。九鼎投资、信中利与中植集团,曾在并购重组市场叱咤风云,本质是用激进的金融手段,实施一二级市场的套利。在“稳字当头”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合规为本,产业为要,短线套利模式走向终结是大势所趋。

  “2015年、2016年并购重组火热,更多的是短期利益与市值管理的驱动。当时,重组预案一发,股价就拉十几个涨停,甚至只要有相关传闻就能涨一波,这是极不正常的,市场并没有真正去思考并购的初心。”投行资深人士说。

  近三年来,注册制改革加快推进,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合规、专注、稳健的重要性被市场和企业感知,并购重组开始回归初心之路。

  前述投行人士认为,并购重组减少是在降“虚火”,是市场趋于理性的表现。“并购的本质价值是‘1+1>2’,如果只是把两个资产绑在一起,没有协同效应,那就失去了并购的意义。”

  跷跷板不会始终倒向一方。放眼全球成熟的证券市场,并购重组仍是主要的退出渠道和资源配置方式。前述投行人士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及时间推移,如果新股不再持续火热,股价破发、募资不足甚至出现发行失败的情况,有些公司可能又会考虑并购之路。

  “虽然近年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量直线下滑,但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却越来越活跃。”阮超认为,随着IPO扩容及分拆上市等政策推出,A股公司之间互相收购成为可能,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成为并购标的。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完成IPO,分化会越来越明显,有发展前景的公司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发展前景一般的公司会越来越边缘化,这些公司就可能成为并购的标的。

  记者 邵好 编辑 吴正懿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12-28 16:46:30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