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刘月宁:艺术家应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关键词:刘月宁,扬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会,中央,社会做,推动,艺术家

十二岁的小扬琴手刘月宁

  【走近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她曾是中国最年轻的扬琴教授,国际扬琴赛事中第一位中国评委,她以扬琴为媒持续推动中国民乐传承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艺术为依托助力青少年美育和社会公益。她的终极理想是做学者型的演奏家、教育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她说,对人民、国家和世界心怀大爱,这应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走近文艺家】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她曾是中国最年轻的扬琴教授,国际扬琴赛事中第一位中国评委,她以扬琴为媒持续推动中国民乐传承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艺术为依托助力青少年美育和社会公益。她的终极理想是做学者型的演奏家、教育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她说,对人民、国家和世界心怀大爱,这应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刘月宁:艺术家应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刘月宁近照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摄/光明图片

  8月14日上午10点,2021年第二届“点亮心灯”盲人青年艺术家空中音乐会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两届公益音乐会的艺术指导,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全程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审节目、联系录音棚、带着视障艺术家一遍遍排练……这对于他人来说或许是件苦差事,可刘月宁不觉得。她的手机上保存了很多视障艺术家排练和演出的视频,讲起一个个视频背后的故事刘月宁难掩激动、眼里放光,这个音乐家弹琴多厉害,那个歌手唱歌多动人,残疾人艺术多有力量,大家在一起多融洽、多欢乐,听着她那极富感染力的分享,录音棚、排练室里温馨和谐的画面如在眼前。

  初见刘月宁,很难不被她的热情、激情和真性情感染。有的人为事业而生,适合一生做好一件事;有的人则为时代而生,时代需要他做什么,他就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刘月宁属于后者,她把自己的专业做到了极致,又把时代赋予她的使命逐一付诸实践,满腔热血地向着高峰迈进。

  刘月宁成名很早。在她家的墙上,挂着一份装裱起来的、泛黄的《光明日报》,日期是1978年2月7日,内容是《春满音苑 蓓蕾盛开——记中央音乐学院一九七七年考生汇报演出音乐会》的整版报道,右侧配了五张小乐手演出的剧照,第一张就是刘月宁。这篇报道写道:“十二岁的小扬琴手刘月宁,演奏了缅怀革命先烈的扬琴独奏曲《映山红》,她时而重击如雷霆,时而轻击如春风,把‘火映红星星更亮,血洒红旗旗更红’的革命气节,把‘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那种思念红军的深情,刻画得非常成功。”

  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及其附中招收的首批学生,刘月宁从中脱颖而出,后来还参与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为此拍摄的纪录片《春蕾》。这朵春天的花蕾,正如国家、社会和学校所期待的那样,很快就在扬琴事业上怒放了。刘月宁用辛勤耕耘“种”出了一大批专辑专著、百余首扬琴独奏和重奏作品。38岁那年,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扬琴专业教授,从青涩的小扬琴乐手成长为成熟的演奏家、教育家。

  对于一些人来说,教授评上了,接下来搞搞研究、教教课,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刘月宁却说“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随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熟悉刘月宁的人也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历丰富”和“想法简单”两个看似有些违和的形容词,却在她的身上奇妙地共存着。她喜欢随心做事,又力求用心做好,“总觉得有种使命感在推动向前”。世界很精彩,她想去看看。2005年,刘月宁开始了“仗琴走天涯”的欧洲游学、采风。她先是在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做访问学者,后在匈牙利罗兰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几年间走遍了匈牙利周边国家。其间,刘月宁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基什音乐厅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这使她成为第一位在匈牙利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而且直接促成了李斯特音乐学院钦巴龙(匈牙利扬琴)专业在中断60余年之后,又重新回归专业教学课堂。

  欧洲行结束后,又有了亚洲行(印度、伊朗)、美洲行,刘月宁的视野随着阅历的增长不断变得开阔。使命感、责任感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她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关心世界。她从未离开过扬琴,又跳出了专业的局限,以琴为媒推动中国民乐传承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艺术为依托助力青少年美育和社会公益。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对学生倾囊相授,就在近日喜讯传来,她的三名研究生入围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我国民族乐器唯一且水平最高的国家级政府奖项),这让她倍感欣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她从青少年美育教育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再到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并积极建言资政;作为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东欧分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亚洲扬琴协会创会会长等,她以推动中国音乐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带领“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和“小茉莉”扬琴艺术团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和巡演,影响和推动欧美音乐学院开设中国音乐选修课,扩大中国音乐的海外受众群;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坚持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服务,连续九年出任“科学与艺术——相约国际妇女节”主题音乐会的艺术总监,致敬女科学家,又连续两年为“点亮心灯”盲人青年艺术家空中音乐会忙前忙后,在脱贫攻坚战和抗疫中也都有她的身影,去年策划推出的抗疫主题中外音乐家“云合乐”MV《风和日丽》还在全球多地引发了广泛关注。

  刘月宁总是在忙碌,有人问她:“累吗?值吗?过点安逸的小日子不好吗?”甚至有人觉得致力于文化传播、做社会公益等是在浪费时间。刘月宁自嘲说:“我好像缺了根弦,常在做别人觉得浪费时间的事,但这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所在,总是和一群可爱的人共同完成伟大的事,快乐远大于疲累。”

  刘月宁看似随心随性,但又有明确目标,她的终极理想是做学者型的演奏家、教育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她说,对人民、国家和世界心怀大爱,这应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13版)

[ 责编:白冰 ]

刘月宁近照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摄/光明图片

  8月14日上午10点,2021年第二届“点亮心灯”盲人青年艺术家空中音乐会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两届公益音乐会的艺术指导,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全程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审节目、联系录音棚、带着视障艺术家一遍遍排练……这对于他人来说或许是件苦差事,可刘月宁不觉得。她的手机上保存了很多视障艺术家排练和演出的视频,讲起一个个视频背后的故事刘月宁难掩激动、眼里放光,这个音乐家弹琴多厉害,那个歌手唱歌多动人,残疾人艺术多有力量,大家在一起多融洽、多欢乐,听着她那极富感染力的分享,录音棚、排练室里温馨和谐的画面如在眼前。

  初见刘月宁,很难不被她的热情、激情和真性情感染。有的人为事业而生,适合一生做好一件事;有的人则为时代而生,时代需要他做什么,他就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刘月宁属于后者,她把自己的专业做到了极致,又把时代赋予她的使命逐一付诸实践,满腔热血地向着高峰迈进。

  刘月宁成名很早。在她家的墙上,挂着一份装裱起来的、泛黄的《光明日报》,日期是1978年2月7日,内容是《春满音苑 蓓蕾盛开——记中央音乐学院一九七七年考生汇报演出音乐会》的整版报道,右侧配了五张小乐手演出的剧照,第一张就是刘月宁。这篇报道写道:“十二岁的小扬琴手刘月宁,演奏了缅怀革命先烈的扬琴独奏曲《映山红》,她时而重击如雷霆,时而轻击如春风,把‘火映红星星更亮,血洒红旗旗更红’的革命气节,把‘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那种思念红军的深情,刻画得非常成功。”

  这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央音乐学院及其附中招收的首批学生,刘月宁从中脱颖而出,后来还参与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为此拍摄的纪录片《春蕾》。这朵春天的花蕾,正如国家、社会和学校所期待的那样,很快就在扬琴事业上怒放了。刘月宁用辛勤耕耘“种”出了一大批专辑专著、百余首扬琴独奏和重奏作品。38岁那年,她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扬琴专业教授,从青涩的小扬琴乐手成长为成熟的演奏家、教育家。

  对于一些人来说,教授评上了,接下来搞搞研究、教教课,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刘月宁却说“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随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熟悉刘月宁的人也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历丰富”和“想法简单”两个看似有些违和的形容词,却在她的身上奇妙地共存着。她喜欢随心做事,又力求用心做好,“总觉得有种使命感在推动向前”。世界很精彩,她想去看看。2005年,刘月宁开始了“仗琴走天涯”的欧洲游学、采风。她先是在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做访问学者,后在匈牙利罗兰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几年间走遍了匈牙利周边国家。其间,刘月宁在李斯特音乐学院基什音乐厅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这使她成为第一位在匈牙利举办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而且直接促成了李斯特音乐学院钦巴龙(匈牙利扬琴)专业在中断60余年之后,又重新回归专业教学课堂。

  欧洲行结束后,又有了亚洲行(印度、伊朗)、美洲行,刘月宁的视野随着阅历的增长不断变得开阔。使命感、责任感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她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并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关心世界。她从未离开过扬琴,又跳出了专业的局限,以琴为媒推动中国民乐传承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以艺术为依托助力青少年美育和社会公益。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对学生倾囊相授,就在近日喜讯传来,她的三名研究生入围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我国民族乐器唯一且水平最高的国家级政府奖项),这让她倍感欣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她从青少年美育教育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再到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并积极建言资政;作为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中东欧分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亚洲扬琴协会创会会长等,她以推动中国音乐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为己任,带领“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和“小茉莉”扬琴艺术团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和巡演,影响和推动欧美音乐学院开设中国音乐选修课,扩大中国音乐的海外受众群;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坚持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服务,连续九年出任“科学与艺术——相约国际妇女节”主题音乐会的艺术总监,致敬女科学家,又连续两年为“点亮心灯”盲人青年艺术家空中音乐会忙前忙后,在脱贫攻坚战和抗疫中也都有她的身影,去年策划推出的抗疫主题中外音乐家“云合乐”MV《风和日丽》还在全球多地引发了广泛关注。

  刘月宁总是在忙碌,有人问她:“累吗?值吗?过点安逸的小日子不好吗?”甚至有人觉得致力于文化传播、做社会公益等是在浪费时间。刘月宁自嘲说:“我好像缺了根弦,常在做别人觉得浪费时间的事,但这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所在,总是和一群可爱的人共同完成伟大的事,快乐远大于疲累。”

  刘月宁看似随心随性,但又有明确目标,她的终极理想是做学者型的演奏家、教育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她说,对人民、国家和世界心怀大爱,这应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8日 13版)

[ 责编:白冰 ]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08-18 10:23:17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