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关键词:教育,教师,培养,小学,教学,课程,学生,乡村,思政,农村

  培养未来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

  【专家视角】

  作者:高闰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

  编者按

  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卓越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如何培养卓越农村全科教师,承担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只有抓住关键、积极创新,通过思政浸润涵育高尚师德、乡土情怀,大力改革创新,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把育人和育才更好地统筹起来。

  1、一专多能,师德为先

  小学全科教师将要扎根农村,到边远贫困的地方从教,不仅需要“全科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艰苦环境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也因此显得更为重大,为此,承担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要从三个层面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专多能”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全科型教师。

  培养学校要依托专门的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育人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贯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始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

  依托专业建设,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模块所提炼的内容,通过思政要素、实施方法、育人目标、达成度等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并按照时间节点融入教学中,贯穿整个培养周期。

  依托项目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建设一批融入思政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提炼一批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专家视角】

  作者:高闰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

  编者按

  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卓越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如何培养卓越农村全科教师,承担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只有抓住关键、积极创新,通过思政浸润涵育高尚师德、乡土情怀,大力改革创新,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把育人和育才更好地统筹起来。

  1、一专多能,师德为先

  小学全科教师将要扎根农村,到边远贫困的地方从教,不仅需要“全科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艰苦环境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也因此显得更为重大,为此,承担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要从三个层面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专多能”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全科型教师。

  培养学校要依托专门的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育人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贯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始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

  依托专业建设,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模块所提炼的内容,通过思政要素、实施方法、育人目标、达成度等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并按照时间节点融入教学中,贯穿整个培养周期。

  依托项目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建设一批融入思政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提炼一批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2020年10月29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老师带领西王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孩子们学习航海模型制作。禹强云摄/光明图片

  2、思政浸润,自觉“下得去”

  培养未来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小学教育基础》蕴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基本职业理念;《小学心理基础》蕴含了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品质的要素;《教育政策法规》蕴含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等隐性教育内容,等等。作为培养院校,要深入挖掘这些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知识的高度、长度、深度、宽度等四个维度出发,列出课程思政的要点,根据要点列出各门课程的思政内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教学方式,对小学全科教师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知识的高度来讲,主要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引领知识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他们为党尽责、为国奉献的深厚情感。

  从知识的长度来讲,主要涵盖优秀传统、发展历史、典型案例、职业素质、艺术审美、人文精神、敬业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精神。

  从知识的深度来讲,主要涵盖科学精神、认知能力、探索创新、尊重生命、专业标准、艰苦奋斗、系统思维、育人为本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他们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稳固的专业思想。

  从知识宽度来讲,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风俗民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特征、民间故事的教育意蕴和生活哲理等知识点,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实现全覆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内心生发出“下得去”的自觉意识。

  3、滋养情怀,才能“留得住”

  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去向是农村学校或乡村教学点。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和关爱农村儿童、改变农村教育的强烈意愿,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先导和动力系统,也是其自身特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用教育情怀滋养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是通过设置《教师伦理与乡村情怀》等校本课程,将小学全科教师的道德伦理教育与乡村教育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驱动力。

  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张玉滚、张桂梅、支月英等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典型乡村教师案例,激励他们到农村从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农村以及边远地区的教育贡献力量。

  三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学校作报告,走访扎根乡村学校的优秀校友,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和切身体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激发他们高尚的乡村教育情怀,争做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是采用“本土化”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到乡村支教、为自己所在的小学编写包括家乡概况、历史名人、地方物产、非遗文化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意蕴的校本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家乡、熟悉家乡,激起他们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怀以及未来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肩负起热爱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与担当,从而让他们在“下得去”的基础上“留得住”。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图为该院定向师范生在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穆庄小学与小朋友一起玩呼啦圈。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4、丰富形式,促进“教得好”

  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和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院校的教师可采用“读经典著作、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议热点难点、谈理想信念”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思政更接地气。

  读经典著作。把课程内容与经典著作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接力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和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力诵读《七律·长征》等诗词,感悟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在乡村教学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讲革命故事。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牢记小学全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他们到农村去的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唱红色歌曲。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课前十分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红色歌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动力。

  议热点难点。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前时政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多方位了解教学内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帮助小学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谈理想信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理想秀”征集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与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知识广度,既能摸得着时代的“天花板”,也能落在他们将来教育教学的“地板上”,增加了课程思政与学生专业成长的契合度,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能够“教得好”。

  5、育人育才,实现“有发展”

  师德与理念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育才协同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突出“三全育人”这个关键点。“三全育人”是育人育才并举的关键点。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将来成为农村卓越全科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育才这个着力点。卓越的才能是农村卓越全科教师的从业之本。高校—小学—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融通”,将教师资格证涵盖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职业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借助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周末文化广场等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才能,为其将来从事农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个突破点。综合素质评价是育人育才并举的突破点。坚持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理念,坚决破除“唯分数”评价症结,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实施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年度评价和毕业评价等评价方式,推动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乡村全科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过硬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上“有发展”。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15版)

[ 责编:张倩 ]

   2020年10月29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老师带领西王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孩子们学习航海模型制作。禹强云摄/光明图片

  2、思政浸润,自觉“下得去”

  培养未来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小学教育基础》蕴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基本职业理念;《小学心理基础》蕴含了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品质的要素;《教育政策法规》蕴含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等隐性教育内容,等等。作为培养院校,要深入挖掘这些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知识的高度、长度、深度、宽度等四个维度出发,列出课程思政的要点,根据要点列出各门课程的思政内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教学方式,对小学全科教师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知识的高度来讲,主要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引领知识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他们为党尽责、为国奉献的深厚情感。

  从知识的长度来讲,主要涵盖优秀传统、发展历史、典型案例、职业素质、艺术审美、人文精神、敬业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精神。

  从知识的深度来讲,主要涵盖科学精神、认知能力、探索创新、尊重生命、专业标准、艰苦奋斗、系统思维、育人为本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他们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稳固的专业思想。

  从知识宽度来讲,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风俗民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特征、民间故事的教育意蕴和生活哲理等知识点,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实现全覆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内心生发出“下得去”的自觉意识。

  3、滋养情怀,才能“留得住”

  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去向是农村学校或乡村教学点。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和关爱农村儿童、改变农村教育的强烈意愿,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先导和动力系统,也是其自身特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用教育情怀滋养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是通过设置《教师伦理与乡村情怀》等校本课程,将小学全科教师的道德伦理教育与乡村教育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驱动力。

  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张玉滚、张桂梅、支月英等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典型乡村教师案例,激励他们到农村从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农村以及边远地区的教育贡献力量。

  三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学校作报告,走访扎根乡村学校的优秀校友,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和切身体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激发他们高尚的乡村教育情怀,争做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是采用“本土化”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到乡村支教、为自己所在的小学编写包括家乡概况、历史名人、地方物产、非遗文化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意蕴的校本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家乡、熟悉家乡,激起他们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怀以及未来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肩负起热爱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与担当,从而让他们在“下得去”的基础上“留得住”。

  【专家视角】

  作者:高闰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

  编者按

  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卓越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如何培养卓越农村全科教师,承担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只有抓住关键、积极创新,通过思政浸润涵育高尚师德、乡土情怀,大力改革创新,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把育人和育才更好地统筹起来。

  1、一专多能,师德为先

  小学全科教师将要扎根农村,到边远贫困的地方从教,不仅需要“全科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艰苦环境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也因此显得更为重大,为此,承担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要从三个层面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专多能”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全科型教师。

  培养学校要依托专门的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育人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贯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始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

  依托专业建设,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模块所提炼的内容,通过思政要素、实施方法、育人目标、达成度等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并按照时间节点融入教学中,贯穿整个培养周期。

  依托项目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建设一批融入思政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提炼一批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2020年10月29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老师带领西王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孩子们学习航海模型制作。禹强云摄/光明图片

  2、思政浸润,自觉“下得去”

  培养未来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小学教育基础》蕴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基本职业理念;《小学心理基础》蕴含了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品质的要素;《教育政策法规》蕴含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等隐性教育内容,等等。作为培养院校,要深入挖掘这些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知识的高度、长度、深度、宽度等四个维度出发,列出课程思政的要点,根据要点列出各门课程的思政内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教学方式,对小学全科教师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知识的高度来讲,主要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引领知识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他们为党尽责、为国奉献的深厚情感。

  从知识的长度来讲,主要涵盖优秀传统、发展历史、典型案例、职业素质、艺术审美、人文精神、敬业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精神。

  从知识的深度来讲,主要涵盖科学精神、认知能力、探索创新、尊重生命、专业标准、艰苦奋斗、系统思维、育人为本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他们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稳固的专业思想。

  从知识宽度来讲,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风俗民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特征、民间故事的教育意蕴和生活哲理等知识点,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实现全覆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内心生发出“下得去”的自觉意识。

  3、滋养情怀,才能“留得住”

  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去向是农村学校或乡村教学点。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和关爱农村儿童、改变农村教育的强烈意愿,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先导和动力系统,也是其自身特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用教育情怀滋养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是通过设置《教师伦理与乡村情怀》等校本课程,将小学全科教师的道德伦理教育与乡村教育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驱动力。

  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张玉滚、张桂梅、支月英等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典型乡村教师案例,激励他们到农村从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农村以及边远地区的教育贡献力量。

  三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学校作报告,走访扎根乡村学校的优秀校友,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和切身体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激发他们高尚的乡村教育情怀,争做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是采用“本土化”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到乡村支教、为自己所在的小学编写包括家乡概况、历史名人、地方物产、非遗文化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意蕴的校本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家乡、熟悉家乡,激起他们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怀以及未来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肩负起热爱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与担当,从而让他们在“下得去”的基础上“留得住”。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图为该院定向师范生在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穆庄小学与小朋友一起玩呼啦圈。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4、丰富形式,促进“教得好”

  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和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院校的教师可采用“读经典著作、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议热点难点、谈理想信念”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思政更接地气。

  读经典著作。把课程内容与经典著作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接力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和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力诵读《七律·长征》等诗词,感悟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在乡村教学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讲革命故事。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牢记小学全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他们到农村去的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唱红色歌曲。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课前十分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红色歌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动力。

  议热点难点。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前时政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多方位了解教学内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帮助小学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谈理想信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理想秀”征集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与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知识广度,既能摸得着时代的“天花板”,也能落在他们将来教育教学的“地板上”,增加了课程思政与学生专业成长的契合度,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能够“教得好”。

  5、育人育才,实现“有发展”

  师德与理念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育才协同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突出“三全育人”这个关键点。“三全育人”是育人育才并举的关键点。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将来成为农村卓越全科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育才这个着力点。卓越的才能是农村卓越全科教师的从业之本。高校—小学—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融通”,将教师资格证涵盖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职业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借助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周末文化广场等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才能,为其将来从事农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个突破点。综合素质评价是育人育才并举的突破点。坚持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理念,坚决破除“唯分数”评价症结,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实施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年度评价和毕业评价等评价方式,推动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乡村全科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过硬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上“有发展”。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15版)

[ 责编:张倩 ]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图为该院定向师范生在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穆庄小学与小朋友一起玩呼啦圈。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4、丰富形式,促进“教得好”

  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和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院校的教师可采用“读经典著作、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议热点难点、谈理想信念”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思政更接地气。

  读经典著作。把课程内容与经典著作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接力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和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力诵读《七律·长征》等诗词,感悟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在乡村教学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讲革命故事。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牢记小学全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他们到农村去的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唱红色歌曲。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课前十分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红色歌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动力。

  议热点难点。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前时政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多方位了解教学内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帮助小学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谈理想信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理想秀”征集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与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知识广度,既能摸得着时代的“天花板”,也能落在他们将来教育教学的“地板上”,增加了课程思政与学生专业成长的契合度,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能够“教得好”。

  5、育人育才,实现“有发展”

  师德与理念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育才协同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突出“三全育人”这个关键点。“三全育人”是育人育才并举的关键点。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将来成为农村卓越全科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育才这个着力点。卓越的才能是农村卓越全科教师的从业之本。高校—小学—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融通”,将教师资格证涵盖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职业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借助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周末文化广场等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才能,为其将来从事农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个突破点。综合素质评价是育人育才并举的突破点。坚持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理念,坚决破除“唯分数”评价症结,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实施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年度评价和毕业评价等评价方式,推动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乡村全科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过硬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上“有发展”。

  【专家视角】

  作者:高闰青(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

  编者按

  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卓越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如何培养卓越农村全科教师,承担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只有抓住关键、积极创新,通过思政浸润涵育高尚师德、乡土情怀,大力改革创新,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把育人和育才更好地统筹起来。

  1、一专多能,师德为先

  小学全科教师将要扎根农村,到边远贫困的地方从教,不仅需要“全科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艰苦环境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也因此显得更为重大,为此,承担着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要从三个层面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专多能”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全科型教师。

  培养学校要依托专门的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育人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贯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始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

  依托专业建设,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模块所提炼的内容,通过思政要素、实施方法、育人目标、达成度等四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并按照时间节点融入教学中,贯穿整个培养周期。

  依托项目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建设一批融入思政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提炼一批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2020年10月29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老师带领西王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孩子们学习航海模型制作。禹强云摄/光明图片

  2、思政浸润,自觉“下得去”

  培养未来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小学教育基础》蕴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基本职业理念;《小学心理基础》蕴含了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品质的要素;《教育政策法规》蕴含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等隐性教育内容,等等。作为培养院校,要深入挖掘这些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知识的高度、长度、深度、宽度等四个维度出发,列出课程思政的要点,根据要点列出各门课程的思政内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教学方式,对小学全科教师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知识的高度来讲,主要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引领知识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他们为党尽责、为国奉献的深厚情感。

  从知识的长度来讲,主要涵盖优秀传统、发展历史、典型案例、职业素质、艺术审美、人文精神、敬业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精神。

  从知识的深度来讲,主要涵盖科学精神、认知能力、探索创新、尊重生命、专业标准、艰苦奋斗、系统思维、育人为本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他们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稳固的专业思想。

  从知识宽度来讲,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风俗民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特征、民间故事的教育意蕴和生活哲理等知识点,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实现全覆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内心生发出“下得去”的自觉意识。

  3、滋养情怀,才能“留得住”

  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去向是农村学校或乡村教学点。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和关爱农村儿童、改变农村教育的强烈意愿,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先导和动力系统,也是其自身特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用教育情怀滋养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是通过设置《教师伦理与乡村情怀》等校本课程,将小学全科教师的道德伦理教育与乡村教育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驱动力。

  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张玉滚、张桂梅、支月英等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典型乡村教师案例,激励他们到农村从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农村以及边远地区的教育贡献力量。

  三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学校作报告,走访扎根乡村学校的优秀校友,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和切身体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激发他们高尚的乡村教育情怀,争做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是采用“本土化”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到乡村支教、为自己所在的小学编写包括家乡概况、历史名人、地方物产、非遗文化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意蕴的校本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家乡、熟悉家乡,激起他们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怀以及未来振兴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肩负起热爱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与担当,从而让他们在“下得去”的基础上“留得住”。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图为该院定向师范生在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穆庄小学与小朋友一起玩呼啦圈。庄文斌摄/光明图片

  4、丰富形式,促进“教得好”

  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和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院校的教师可采用“读经典著作、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议热点难点、谈理想信念”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思政更接地气。

  读经典著作。把课程内容与经典著作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接力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和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力诵读《七律·长征》等诗词,感悟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在乡村教学中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讲革命故事。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牢记小学全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他们到农村去的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唱红色歌曲。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课前十分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红色歌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动力。

  议热点难点。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前时政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多方位了解教学内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帮助小学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谈理想信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理想秀”征集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与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知识广度,既能摸得着时代的“天花板”,也能落在他们将来教育教学的“地板上”,增加了课程思政与学生专业成长的契合度,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能够“教得好”。

  5、育人育才,实现“有发展”

  师德与理念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育才协同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突出“三全育人”这个关键点。“三全育人”是育人育才并举的关键点。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学生的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将来成为农村卓越全科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育才这个着力点。卓越的才能是农村卓越全科教师的从业之本。高校—小学—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融通”,将教师资格证涵盖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职业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借助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周末文化广场等途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才能,为其将来从事农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个突破点。综合素质评价是育人育才并举的突破点。坚持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理念,坚决破除“唯分数”评价症结,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实施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年度评价和毕业评价等评价方式,推动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乡村全科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过硬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上“有发展”。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15版)

[ 责编:张倩 ]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15版)

[ 责编:张倩 ]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07-02 08:40:48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