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探秘“大国粮仓”:科技如何为储粮赋能?

关键词:粮食,储粮,低温,技术中-仓粮,四川,科技

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近日,以“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创新保障优粮供给”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在成都启动。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跟随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地走访了四川成都周边粮食储备库,探访储粮中的“黑科技”。

  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也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其气候高温高湿,储粮条件复杂,粮食品质劣变严重。

  近年来,四川省把绿色低温粮库建设作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突破口,率先大规模运用浅层地能、水冷、风冷等绿色储粮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 刘如楠摄

  储粮环节损失大

  5月24日下午,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看到,院内桌上两个沸腾的烧杯中,一个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个则用粮库中存储的陈粮熬制。“请大家闻一闻,看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问道。这难住了来访参观的人,从外观、气味上,两杯粥几乎没有差别。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品质对比 刘如楠摄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能增值60-100元,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其中,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粮食储藏质量、最大化地节粮减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常规储粮技术相比,低温储粮可以有效抑制粮食本身的呼吸代谢,减少损耗,保持新鲜度,防止害虫和微生物滋生,提高储粮企业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是现代储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储粮“大冰箱”

  在国标谷物储藏判定规则中,用脂肪酸值来反映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劣变程度。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说,“通常脂肪酸值越低,品质、口感越好。新稻谷的脂肪酸值在17-20左右,常温下储存3年脂肪酸值达到30左右。而运用低温储粮技术的脂肪酸值,3年后仅为20-23左右,更受市场的欢迎。”

  他介绍,低温储粮技术的重点是保温隔热和制冷工艺两方面。“在保温隔热方面,我们新建了9万吨低温仓,采用双面水泥基聚氨酯板隔热,对6万吨平方仓进行低温仓改造,采用气凝胶复合隔热板隔热。经过2020年夏季检测分析,前者墙面内温度上升3.0摄氏度/月,后者上升1.5摄氏度/月。”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内 刘如楠摄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测温点 刘如楠摄

  跟随胥健的脚步,记者走进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粮仓,仓内的凉爽和仓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对比,遍布其中的通风口源源不断地为仓内输送冷气。

  《中国科学报》现场了解到,在被粮堆覆盖的地面,埋设着许多地上笼换热管道,这些管道使粮仓成为了一个“大冰箱”,长期维持在15摄氏度以下。

  与耗电冰箱不同,储粮“大冰箱”的冷气来源于浅层地能。这是一种低温的可再生资源,广泛分布在地下约100米处的土壤、沙石、地下水以及深层江河湖海水体中,温度常年维持在18摄氏度左右,相对夏季38摄氏度左右的空气温度,其制冷效率高,运行能耗低。

  “我们在仓库道路下埋设多个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粮堆中的热量通过自来水转移至低温设备中,再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设备生产厂商、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说,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也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储粮。

  “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储粮3年下来,每吨粮食的费用不超过20元,即每斤的储存成本不超过1分钱。”刘照勇表示,“粮食属于低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因此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光伏发电设备 刘如楠摄

  技术创新解难题

  记者在现场了解,储备库中的粮仓最多可储粮4000-5000吨。如此大的体量,要长期保持恒定低温状态并不容易,粮库西晒面、靠近墙壁的区域等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大,在炎热季节很容易升温、结露、滋生虫害。这也是低温储粮技术中的一个难题。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主任符云辉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通过与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合作,经过2年的探索,成功研发出横(竖)向微循环+内循环通风主动散热系统,有效解决了墙体热传导使粮温升高的问题。”

  他介绍,“我们在靠近墙体处布设风管,利用轴流机产生的微弱气流,将传导热及时带出粮堆,经表层控温机制冷后再进入粮堆,形成仓内循环。”

  2020年,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获批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设立的“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建立“免熏蒸技术研究与应用试验仓”。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的粮堆控温仓内机组 刘如楠摄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粮仓内的灭虫害设备 刘如楠摄

  该试验仓将2000吨的粮食分成了2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单独控制、单独管理。“每个区域都设有数个温度传感器,一旦温度升高,我们就启动相应区域的通风循环设备,哪里需要就把冷气送到哪里。”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说。

  他表示,精准降温也有利于虫害防治。长期以来,我国依靠熏蒸的方式捕杀粮食中的害虫,在2-3年的储存过程中需要杀虫7、8次。而通过精准降温、精准防治,使各区域保持恒定低温,害虫无法生长繁殖,免去了多次熏蒸造成的药剂残留。

  “目前,精准降温的技术还在试验阶段,未来将会在整个储备库中使用并进行推广。”周丕炯说。(刘如楠)

[ 责编:张蕃 ]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06-07 11:35:16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