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高中抗疫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关键词:患者,武汉,医院说,疫情冠新,病毒,工作日

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

高中抗疫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导语:疫情最是无情,党员初心最暖,在这场全国上下共同面对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抗疫英雄事迹总是让我们感动不已!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篇高中抗疫感人事迹作文素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抗疫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导语:疫情最是无情,党员初心最暖,在这场全国上下共同面对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抗疫英雄事迹总是让我们感动不已!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篇高中抗疫感人事迹作文素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抗疫感人事迹作文素材

篇一:

“对我和我丈夫来说,武汉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陶丽圆说。

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

“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时间。”陶丽圆从未想到,第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危急时刻。2月13日凌晨,陶丽圆接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提交了请战书。

2月14日,陶丽圆随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手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房。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30个日夜,陶丽圆和同事们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难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岁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对陶丽圆说:“孩子,你们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纪大了,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不想治了……”陶丽圆鼻子一酸,差点就哭了,赶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来到了武汉,我们都在拼命,您千万不能自己放弃啊……”

李奶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陶丽圆就送给她一台老年机,还教会她如何用手机和孙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显好转了。“老人每次看见我们,眼里那种疼爱都快要溢出来了,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了。”提起李奶奶,陶丽圆语气里充满幸福。

在武汉1300公里外的广东湛江某军港,麻利进和战友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武汉保卫战”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在“武汉舰”上自发组织捐款行动。虽然相隔千里,但两人每晚都会视频连线,互相加油打气。

3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区患者清零关闭,陶丽圆也随医疗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接手11张床位,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务。

“这两天看到有些医疗队胜利返回了,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没有完成。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陶丽圆说。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3月本应是这对“90后”新人在湛江拍摄婚纱照的时间。“为了在战疫一线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头发剪短了。”陶丽圆笑着说,“要等头发重新长起来,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丽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前,和丈夫打了电话。“做好防护,平安回来!”麻利进嘱咐她。

“我们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尽快结束。”陶丽圆说,“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爱人一起来武汉,好好地欣赏这里的春色美景。在这里奋斗过的每一天,我都会永远铭记。”

篇二:

2020一个吉祥的数字,可却在开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而给碧空如洗的蓝天盖上了一层厚重的“病毒”布,让人感到压抑。学校学生停课、各行各业停工停厂。为了早日消灭这层“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

从疫情重灾区武汉到全国各地犄角旮旯,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着默默奉献的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南京市一名90后的民警,用自己的生命在这场抗疫战场上谱写下了壮丽的年华篇章!

这位普通民警就是南京市公安局行政审批服务处网络政务科的徐昊。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一直坚守岗位,因为疫情,公安业务的窗口无法正常办理,徐昊为了防止机器出现异常情况,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他几乎都没有与家人团聚过。全力以赴投入工作。2020年3月6日,连续工作一个多月的徐昊突感不适,领导都建议他回家休息。“不用,我还年轻,没关系!”坚定的话语,铿锵有力。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生命却于次日凌晨不幸离世。体现出了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岗位和祖国!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感染,田瑞明医生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他在请战书上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有着23年工作经历,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已经消除了恐惧心理,有处理突发疫情防控经验,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让我坚守一线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如火,“逆行者”迎难而上!

面对疫情,庞俊文医生主动请缨,要求“参战”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去。写下请战书后,他放弃了春节举家团聚的时刻,把家庭的重担托付给了妻子,踏上了支援晋中市传染病医院的征程。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是一颗无私奉献于医疗事业的心。庞俊文,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努力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医学誓言。

钟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刀光剑影率领科研团队抗击非典病毒,此时,84岁高龄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众多精兵强将挥师武汉。

耄耋之年人扛起宝剑犹如补天巨人,竭力挽救陷于水深火热的无数人民;

各地医生齐心,翩翩白衣却背负起请战书上一枚枚血红的、触目惊心的指印,从此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副武装,奔赴一线抗疫;

风华正茂、年轻活泼的姑娘脱下漂亮新衣,为工作方便,毅然减去自己美丽的长发,

但即便穿戴好战斗盔甲后的他们也只能被看到一双疲倦却坚定的眼,仍让人毫无阻碍地看到他们那世间最美的脸庞和黑夜里为他人发光照亮的灵魂。

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更是无私奉献的。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他们同样令我们感动,同样应该被我们记住。

我们虽然看不见他们的脸,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是这些白衣天使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奋斗在第一线,冲锋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使命与责任,让他们守护着武汉,守护着中国。

在这场雨与病毒抢夺生命的大搏斗中,为防治感染,我们大多是待在家里的。因为我们保护好自己就是为赢得抗疫最后的胜利做出贡献。

而当我们待在家里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冲在第一线他们每一分钟都在以自己的生命和瘟疫进行着抗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在抗击新型肺炎病毒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无数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爱!愿春回大地时,万物更新、硝烟皆逝。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篇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医师争相请战,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近日,奋战在一线的4名“90后”中医师向记者讲述了抗疫故事。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存愈:

“我没有理由退缩”

“请摘下口罩,伸出舌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1990年出生的呼吸内科医师范存愈在给新冠肺炎患者拍舌像。每次进入隔离病房,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范存愈难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细节,只能用手机拍照片,出了隔离病房再仔细看。

疫情发生后,范存愈便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内科医生,又是学中医的,没有理由退缩。”范存愈说,他主要负责对隔离病房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医院的中医专家总结出了中药协定方,我们团队参考这个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施治。”范存愈说,后来,他们又通过现场示范和视频的方式教会患者做五禽戏、八段锦,帮助他们锻炼,恢复心肺功能。

加入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范存愈说:“中医药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青年中医师,必须要传承好中医的优秀成果。”

3月15日,医院本部确诊患者“清零”,范存愈结束了在隔离病房的奋战。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门诊工作中。

湖北省中医院詹明明:

“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复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经过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师、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来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坐诊。她每天接诊10—20名患者,实施艾灸、针刺、耳穴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还指导患者居家进行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lizhigushi.com]。

1月22日,湖北省中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房,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詹明明主动报了名。几天后,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我到医院工作才1年,报名后还是有点忐忑,怕自己不能适应工作。”詹明明说。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一个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进隔离病房查房,写值班病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她每次查房在病区里坚持几个小时,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原本很简单的日常查房工作也变得很吃力。

有一名轻症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疗,拒绝服用中药。那一段时间,詹明明每天都会和同事去病房里劝解、开导患者,讲解中医知识。“后来,患者了解了中医治疗理念,接受了治疗。不久,他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都很好,达到了出院标准。”詹明明说。

武汉市中医医院饶明月:

“战斗就得义无反顾”

3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明月和同事们连夜开会,讨论疫情发生以来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并总结经验。总结会一直开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并清扫病区,一直忙到中午才离开。

由于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都是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饶明月所在团队经常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使用高危诊疗手段,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风险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战场时,饶明月说:“战斗就得义无反顾。如果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怎么做?”

作为一名中医,饶明月每天都为患者熬好一服中药送进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我每天都会鼓励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加强营养,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

武汉江夏中医医院胡雯:

“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看到老朋友们身体一天天好转,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呼吸内科医生胡雯正在给复查的患者把脉。前来复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几天救治的患者。

疫情发生后,从接诊大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献血浆,再到重回发热病区、坐诊康复门诊,“90后”女中医胡雯说:“我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疫情发生之初,胡雯连续接诊了15名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因为防护等级不足,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经过14天的隔离后,立即向医院申请重回火线。她还主动捐献血浆300毫升,成为武汉第一批康复献血的20个人之一。

胡雯回到医院发热三病区后,和同事们一起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们针对每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症配制中药,以水煎剂为主,基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断了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胡雯说,她所在的病区中,极少有患者转成重症。

3月6日下午,江夏中医医院最后18名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短暂休息后,闲不住的胡雯和同事们又组成了康复门诊,负责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

篇四: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

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2月7日抵达武汉,2月9日进入病区,不到30岁的医学博士董锦沛一边与医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边参与临床资料收集及临床试验研究。这篇论文就是董锦沛与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区最多时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诊断的主要工作,我还会抽时间观察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检查结果、进展至危重型预警表现,以及开展早期积极救治的经验等。”董锦沛说,医疗队这项临床数据收集工作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他采用文字或电子方式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整理,随后传给北京后方团队进行数据库建设。

此外,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2月下旬,结合医疗救治经验与前期数据整理,医疗队确立了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将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加入临床试验。此后,董锦沛和同事们持续观察其化验指标、肺部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每遇到疑惑,他都会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并及时查阅文献。“试验还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董锦沛说,研究项目会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间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专注更投入,哪怕在隔离病房多观察研究一会儿,晚上少睡一会儿。

武大联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

“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最近,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验实施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1月下旬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春节期间,人手不足,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拟新冠病毒的核酸质粒,将我们合作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NTS)和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比对。”辜家爽说,他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一头扎在公司的医学实验室里,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当拿到第一批实验结果时,辜家爽和同事们都非常欣慰,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新的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而且能同时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范围更广。此外,这项技术适合在医院和CDC等实验室开展。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核酸检测中。作为技术支持人员,辜家爽他们每天和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们同进同出,保障着检测项目的正常运行。

湖北疾控中心技术员何飞:

“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

何飞每天都会在早上8点半赶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结果,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何飞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样本到了,就得立马到实验室去。

何飞1990年出生,是湖北黄冈人,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来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一直从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飞便参与新冠病毒的检测,刚开始她也有些害怕。“由于我们经常跟传染病打交道,跟随前辈们进几次实验室之后,心态也会慢慢好起来。”何飞说,她的工作都有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据病原体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级的生物防护服,在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那段时间上班连轴转,也没有周末,我也忘记了哪天是几号。”

2月20日,何飞加入新冠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关联性的研究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呼吸系统会受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时候。”何飞介绍,研究团队从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随机选取了新冠肺炎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了15种基因、14种呼吸道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探索新冠肺炎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的关联性,这给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方丹:

“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新冠病毒不仅会攻击呼吸系统,而且还会造成消化系统的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患者的转氨酶异常率也较高。”1994年出生的方丹介绍起自己和导师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

方丹第一次开展临床研究就很快有了新发现,而且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中华消化杂志》上,“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2月10日,她还在湖南岳阳家中,突然接到导师黎培员教授的信息:临床发现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状突出,我们马上进行研究,为疾病防控和诊治提供参考。

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有哪些特点?病毒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方丹和导师希望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患者为样本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撰写报告……半个月的时间里,方丹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从305名患者数以万计的数据中归纳结论,写成论文。

方丹说,这项成果发表后,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篇一:

“对我和我丈夫来说,武汉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陶丽圆说。

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进入伍来到“武汉舰”服役,这对聚少离多的小夫妻与“武汉”的缘分就此结下……

“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武汉旅游,但是始终没有时间。”陶丽圆从未想到,第一次踏上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危急时刻。2月13日凌晨,陶丽圆接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她毫不犹豫地提交了请战书。

2月14日,陶丽圆随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手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房。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30个日夜,陶丽圆和同事们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难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岁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对陶丽圆说:“孩子,你们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纪大了,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不想治了……”陶丽圆鼻子一酸,差点就哭了,赶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都来到了武汉,我们都在拼命,您千万不能自己放弃啊……”

李奶奶身边没有亲人陪伴,陶丽圆就送给她一台老年机,还教会她如何用手机和孙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显好转了。“老人每次看见我们,眼里那种疼爱都快要溢出来了,把我们都当成自己的孙子孙女了。”提起李奶奶,陶丽圆语气里充满幸福。

在武汉1300公里外的广东湛江某军港,麻利进和战友们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为“武汉保卫战”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在“武汉舰”上自发组织捐款行动。虽然相隔千里,但两人每晚都会视频连线,互相加油打气。

3月14日,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隔离病区患者清零关闭,陶丽圆也随医疗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接手11张床位,承担起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任务。

“这两天看到有些医疗队胜利返回了,但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没有完成。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继续拼!”陶丽圆说。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今年3月本应是这对“90后”新人在湛江拍摄婚纱照的时间。“为了在战疫一线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头发剪短了。”陶丽圆笑着说,“要等头发重新长起来,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丽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第一个夜班前,和丈夫打了电话。“做好防护,平安回来!”麻利进嘱咐她。

“我们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尽快结束。”陶丽圆说,“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爱人一起来武汉,好好地欣赏这里的春色美景。在这里奋斗过的每一天,我都会永远铭记。”

篇二:

2020一个吉祥的数字,可却在开年因“新型冠状病毒”而给碧空如洗的蓝天盖上了一层厚重的“病毒”布,让人感到压抑。学校学生停课、各行各业停工停厂。为了早日消灭这层“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

从疫情重灾区武汉到全国各地犄角旮旯,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有着默默奉献的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南京市一名90后的民警,用自己的生命在这场抗疫战场上谱写下了壮丽的年华篇章!

这位普通民警就是南京市公安局行政审批服务处网络政务科的徐昊。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一直坚守岗位,因为疫情,公安业务的窗口无法正常办理,徐昊为了防止机器出现异常情况,每天都加班到很晚才回家,他几乎都没有与家人团聚过。全力以赴投入工作。2020年3月6日,连续工作一个多月的徐昊突感不适,领导都建议他回家休息。“不用,我还年轻,没关系!”坚定的话语,铿锵有力。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生命却于次日凌晨不幸离世。体现出了坚韧不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岗位和祖国!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感染,田瑞明医生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他在请战书上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有着23年工作经历,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已经消除了恐惧心理,有处理突发疫情防控经验,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让我坚守一线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如火,“逆行者”迎难而上!

面对疫情,庞俊文医生主动请缨,要求“参战”到抗击疫情的一线去。写下请战书后,他放弃了春节举家团聚的时刻,把家庭的重担托付给了妻子,踏上了支援晋中市传染病医院的征程。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是一颗无私奉献于医疗事业的心。庞俊文,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努力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医学誓言。

钟南山院士,十多年前刀光剑影率领科研团队抗击非典病毒,此时,84岁高龄的他,再次挺身而出,率众多精兵强将挥师武汉。

耄耋之年人扛起宝剑犹如补天巨人,竭力挽救陷于水深火热的无数人民;

各地医生齐心,翩翩白衣却背负起请战书上一枚枚血红的、触目惊心的指印,从此放下自己的生命安全,全副武装,奔赴一线抗疫;

风华正茂、年轻活泼的姑娘脱下漂亮新衣,为工作方便,毅然减去自己美丽的长发,

但即便穿戴好战斗盔甲后的他们也只能被看到一双疲倦却坚定的眼,仍让人毫无阻碍地看到他们那世间最美的脸庞和黑夜里为他人发光照亮的灵魂。

他们是英勇无畏的,更是无私奉献的。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他们同样令我们感动,同样应该被我们记住。

我们虽然看不见他们的脸,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是这些白衣天使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奋斗在第一线,冲锋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使命与责任,让他们守护着武汉,守护着中国。

在这场雨与病毒抢夺生命的大搏斗中,为防治感染,我们大多是待在家里的。因为我们保护好自己就是为赢得抗疫最后的胜利做出贡献。

而当我们待在家里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冲在第一线他们每一分钟都在以自己的生命和瘟疫进行着抗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在抗击新型肺炎病毒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无数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爱!愿春回大地时,万物更新、硝烟皆逝。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篇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医师争相请战,全力以赴救治每名患者,用汗水和智慧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近日,奋战在一线的4名“90后”中医师向记者讲述了抗疫故事。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范存愈:

“我没有理由退缩”

“请摘下口罩,伸出舌头……”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内,1990年出生的呼吸内科医师范存愈在给新冠肺炎患者拍舌像。每次进入隔离病房,由于戴着护目镜和面屏,范存愈难以看清楚患者舌苔的细节,只能用手机拍照片,出了隔离病房再仔细看。

疫情发生后,范存愈便主动报名去隔离病房救治患者。“我是呼吸内科医生,又是学中医的,没有理由退缩。”范存愈说,他主要负责对隔离病房患者进行中药治疗。

“医院的中医专家总结出了中药协定方,我们团队参考这个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中药施治。”范存愈说,后来,他们又通过现场示范和视频的方式教会患者做五禽戏、八段锦,帮助他们锻炼,恢复心肺功能。

加入中药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范存愈说:“中医药的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我作为青年中医师,必须要传承好中医的优秀成果。”

3月15日,医院本部确诊患者“清零”,范存愈结束了在隔离病房的奋战。休整一周后,范存愈投入到正常的门诊工作中。

湖北省中医院詹明明:

“尽自己的一份力”

“我觉得休息得差不多了,想到康复门诊尽自己的一份力。”最近,经过一周的休整,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医师、1992年出生的詹明明来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坐诊。她每天接诊10—20名患者,实施艾灸、针刺、耳穴贴等中医治疗手段,还指导患者居家进行穴位艾灸和穴位按摩,帮助他们提升免疫力[lizhigushi.com]。

1月22日,湖北省中医院临时组建隔离病房,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詹明明主动报了名。几天后,她正式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住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我就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说实话,我到医院工作才1年,报名后还是有点忐忑,怕自己不能适应工作。”詹明明说。

在隔离病房值班的一个多月里,詹明明每天早上要进隔离病房查房,写值班病历,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她每次查房在病区里坚持几个小时,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原本很简单的日常查房工作也变得很吃力。

有一名轻症患者起初不配合治疗,拒绝服用中药。那一段时间,詹明明每天都会和同事去病房里劝解、开导患者,讲解中医知识。“后来,患者了解了中医治疗理念,接受了治疗。不久,他的核酸检测和CT检查结果都很好,达到了出院标准。”詹明明说。

武汉市中医医院饶明月:

“战斗就得义无反顾”

3月16日,武汉市中医医院ICU病房患者“清零”,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明月和同事们连夜开会,讨论疫情发生以来重症患者的救治情况,并总结经验。总结会一直开到17日凌晨,大家稍事休息后,又对会议内容进行整理,并清扫病区,一直忙到中午才离开。

由于重症医学科接诊的都是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饶明月所在团队经常需要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纤支镜、床旁血液净化等治疗,使用高危诊疗手段,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风险之中。但是第一天上战场时,饶明月说:“战斗就得义无反顾。如果躺在那里的患者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会怎么做?”

作为一名中医,饶明月每天都为患者熬好一服中药送进病房。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患者的病情一天天见好,“我每天都会鼓励他们,叮嘱他们一定要好好吃饭,加强营养,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康复出院了。”

武汉江夏中医医院胡雯:

“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看到老朋友们身体一天天好转,真的很欣慰。”3月21日,在武汉江夏中医医院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呼吸内科医生胡雯正在给复查的患者把脉。前来复查的人中,很多都是胡雯前几天救治的患者。

疫情发生后,从接诊大量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被感染,到治愈出院捐献血浆,再到重回发热病区、坐诊康复门诊,“90后”女中医胡雯说:“我在火线上快速成长。”

疫情发生之初,胡雯连续接诊了15名有新冠肺炎症状的患者,因为防护等级不足,她不幸被感染,1月25日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3日,胡雯治愈出院,经过14天的隔离后,立即向医院申请重回火线。她还主动捐献血浆300毫升,成为武汉第一批康复献血的20个人之一。

胡雯回到医院发热三病区后,和同事们一起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救治患者。“我们针对每名患者的身体情况,对症配制中药,以水煎剂为主,基本上不用激素,有效地阻断了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胡雯说,她所在的病区中,极少有患者转成重症。

3月6日下午,江夏中医医院最后18名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短暂休息后,闲不住的胡雯和同事们又组成了康复门诊,负责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

篇四:

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默默无闻的“90后”科研工作者,他们奋战在实验室,与科研仪器、病毒样本为伴,从事临床救治探索、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与疫病战斗,成为抗疫科研攻关的重要力量。

北大第一医院医师董锦沛: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

董锦沛参与撰写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问题的论文最近在网上预发表了,即将落地业界权威杂志。

2月7日抵达武汉,2月9日进入病区,不到30岁的医学博士董锦沛一边与医院不同科室同事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一边参与临床资料收集及临床试验研究。这篇论文就是董锦沛与同事的科研成果之一。

“病区最多时有50名患者,除了做好救治诊断的主要工作,我还会抽时间观察和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检查结果、进展至危重型预警表现,以及开展早期积极救治的经验等。”董锦沛说,医疗队这项临床数据收集工作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他采用文字或电子方式做好记录,下班后再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整理,随后传给北京后方团队进行数据库建设。

此外,董锦沛还参与了两项医疗队设计的临床试验。2月下旬,结合医疗救治经验与前期数据整理,医疗队确立了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试验药物,在征得患者同意情况下,将部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加入临床试验。此后,董锦沛和同事们持续观察其化验指标、肺部情况、胃肠道不良反应等。每遇到疑惑,他都会向前辈和同事请教,并及时查阅文献。“试验还在进行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用科研力量与病魔斗争,责任很重。”董锦沛说,研究项目会大幅度增加值班期间的工作量,但也促使他更专注更投入,哪怕在隔离病房多观察研究一会儿,晚上少睡一会儿。

武大联合科研团队成员辜家爽:

“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最近,武汉大学宣布:该校组建的联合团队创新开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疑似病例难以确诊的问题。武汉臻熙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验实施部负责人、1994年出生的辜家爽便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1月下旬开始,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臻熙医学公司有关专家联手开展科研攻关,研发一项更加精准、灵敏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春节期间,人手不足,公司号召员工返岗,已经回家的辜家爽立即报了名。2月初他便投身这项技术的科研攻关,“我们都是年轻人,关键时刻应该冲上去。”

“前期主要是利用模拟新冠病毒的核酸质粒,将我们合作研发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NTS)和传统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比对。”辜家爽说,他和同事们穿着防护服,一头扎在公司的医学实验室里,连续几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当拿到第一批实验结果时,辜家爽和同事们都非常欣慰,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新的检测方法不仅灵敏度更高,有效提升了核酸检测的阳性率,而且能同时检测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范围更广。此外,这项技术适合在医院和CDC等实验室开展。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病毒核酸检测中。作为技术支持人员,辜家爽他们每天和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们同进同出,保障着检测项目的正常运行。

湖北疾控中心技术员何飞:

“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

何飞每天都会在早上8点半赶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结果,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我每天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任务就立即进状态。”何飞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样本到了,就得立马到实验室去。

何飞1990年出生,是湖北黄冈人,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微生物专业毕业后,来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检测研究所,一直从事呼吸道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1月中旬,何飞便参与新冠病毒的检测,刚开始她也有些害怕。“由于我们经常跟传染病打交道,跟随前辈们进几次实验室之后,心态也会慢慢好起来。”何飞说,她的工作都有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要求,要根据病原体危害程度,穿戴不同等级的生物防护服,在不同的实验室完成实验。“那段时间上班连轴转,也没有周末,我也忘记了哪天是几号。”

2月20日,何飞加入新冠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关联性的研究团队。“对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呼吸系统会受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正是病原菌容易入侵的时候。”何飞介绍,研究团队从大量的咽拭子核酸中,随机选取了新冠肺炎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了15种基因、14种呼吸道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探索新冠肺炎病毒与呼吸道细菌性病原体的关联性,这给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方丹:

“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新冠病毒不仅会攻击呼吸系统,而且还会造成消化系统的损伤,我们发现,近八成新冠肺炎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近七成危重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近五成出现腹泻,患者的转氨酶异常率也较高。”1994年出生的方丹介绍起自己和导师一起完成的研究成果。

方丹第一次开展临床研究就很快有了新发现,而且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中华消化杂志》上,“终于能为抗疫出力了!”

2月10日,她还在湖南岳阳家中,突然接到导师黎培员教授的信息:临床发现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状突出,我们马上进行研究,为疾病防控和诊治提供参考。

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有哪些特点?病毒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方丹和导师希望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患者为样本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制定研究方案、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撰写报告……半个月的时间里,方丹每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从305名患者数以万计的数据中归纳结论,写成论文。

方丹说,这项成果发表后,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的肝损伤等消化系统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05-24 09:56:43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