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讲文化故事,李子柒是个参考答案

关键词:视频短,文化,真实,李子柒,故事,生活,特征,中国,时代

越是讲文化故事的短视频创作

  【文化评析】

  作者:刘文嘉

  中国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的海外粉丝量又创新高。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微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该视频网站“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纪录。

  2019年12月,这位叫李子柒的女孩在互联网上走红。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达到了64000条,“李子柒”这三个字的组合迅速进入输入法。人们追索她的信息发现,近几年来,她在B站、微博、微信都有庞大粉丝群,在海外视频网站上的粉丝数量一度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不相上下。有意思的是,此次被刷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她半年前的数据。

  随后,她的名字反复在舆论场沉浮,她带来的文化现象被多个角度讨论,而且讨论的质量明显超出了一般性的公共讨论。如果说一年多来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最初关于她的视频是否是“真实生活”的纠结逐渐消散了,对她背后团队运作的质疑式微了。更关键的是,这种消失不是因为问题有了“是”或“不是”的答案,而是因为问题本身被取消了。

  也就是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降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生活方式的快速覆盖,人们对短视频意义上的“真实”有了新的认知。人们逐渐接受,移动社交中的博主、UP主、加V者背后,有着机构媒体一样的严谨团队,“意见”和“观点”是充分考虑过目标读者、数据判断和IP形象后的推送。同样的道理,短视频风靡的原因,恰恰不是因为原生态的、粗糙的真实,而是经过精准镜头叙事的理想的真实。因为对普通人的生活元素进行了抽取和再次组合,它们像VR全景设备一样,让人们感受到了比肉眼所见更真实的“真”与震撼。

  可以这样概括短视频的特征:非虚构和故事性。这两个在传统创作意义上矛盾的词汇,恰好形成了短视频的关键吸引力。在短视频时代,讲好文化故事、有效输出文化,需要充分借助这样的媒介特征。可以看看李子柒的文化美食视频是如何运用这个特征的:

  它们选取中国乡村场景,长镜头展示主人公劳作景象,这是非虚构性;同时,它们编辑了乡村的部分视觉元素,通过主人公的行为——修竹、采笋、酿酒、制衣等等,形成了一种建构性的田园叙事,这种叙事既不属于哪个具体地方,甚至也不属于哪个真实的时间。但恰恰是没有具体地点,它构成了“家乡”的印象;因为模糊了具体时间,它被受众看成了中国乡土文化生活的真实表达,而后者本来是分散在延展的历史中的。

  如同李子柒短视频刚兴起时主流评论所表达的,这是一种以民间方式传递中国文化的好方式。一年多后再来看,这种方式和其背后的短视频媒介规律,也应该在讲述文化故事、中国故事中充分运用起来,毕竟视觉传播已经是不可逆的大势。大主题短视频往往失之于“急于讲道理”,而这种“急”,既和短视频特征中的“非虚构”冲突,也和故事性冲突,反而容易阻滞传播。因此,越是讲文化故事的短视频创作,越要表达一种松弛的、生活的真实,需要从一定程度上抛却目的性、克制表达欲,并从故事上琢磨。

  单个创作之外,更基础的是关注和鼓励短视频平台的优秀原创者。因为文化交流的立体化,在任何社会里,都依赖于艺术语言的丰富、创作者的精神优裕。主流平台可以依据对方的兴趣点和短视频创作者建立联结,擅长国风动画的鼓励其形式,喜欢二次元形式的鼓励其选择价值主题,倒不必求大求全、严丝合缝。互联网时代万物生长,自己“长”出来的创作者们,已经不自觉地率先摸索新媒介的特征,只是还来不及形成研究、进入知识。这个课题,留给了文化建构的思考者。

  【文化评析】

  作者:刘文嘉

  中国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的海外粉丝量又创新高。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微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该视频网站“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纪录。

  2019年12月,这位叫李子柒的女孩在互联网上走红。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达到了64000条,“李子柒”这三个字的组合迅速进入输入法。人们追索她的信息发现,近几年来,她在B站、微博、微信都有庞大粉丝群,在海外视频网站上的粉丝数量一度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不相上下。有意思的是,此次被刷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她半年前的数据。

  随后,她的名字反复在舆论场沉浮,她带来的文化现象被多个角度讨论,而且讨论的质量明显超出了一般性的公共讨论。如果说一年多来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最初关于她的视频是否是“真实生活”的纠结逐渐消散了,对她背后团队运作的质疑式微了。更关键的是,这种消失不是因为问题有了“是”或“不是”的答案,而是因为问题本身被取消了。

  也就是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降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生活方式的快速覆盖,人们对短视频意义上的“真实”有了新的认知。人们逐渐接受,移动社交中的博主、UP主、加V者背后,有着机构媒体一样的严谨团队,“意见”和“观点”是充分考虑过目标读者、数据判断和IP形象后的推送。同样的道理,短视频风靡的原因,恰恰不是因为原生态的、粗糙的真实,而是经过精准镜头叙事的理想的真实。因为对普通人的生活元素进行了抽取和再次组合,它们像VR全景设备一样,让人们感受到了比肉眼所见更真实的“真”与震撼。

  可以这样概括短视频的特征:非虚构和故事性。这两个在传统创作意义上矛盾的词汇,恰好形成了短视频的关键吸引力。在短视频时代,讲好文化故事、有效输出文化,需要充分借助这样的媒介特征。可以看看李子柒的文化美食视频是如何运用这个特征的:

  它们选取中国乡村场景,长镜头展示主人公劳作景象,这是非虚构性;同时,它们编辑了乡村的部分视觉元素,通过主人公的行为——修竹、采笋、酿酒、制衣等等,形成了一种建构性的田园叙事,这种叙事既不属于哪个具体地方,甚至也不属于哪个真实的时间。但恰恰是没有具体地点,它构成了“家乡”的印象;因为模糊了具体时间,它被受众看成了中国乡土文化生活的真实表达,而后者本来是分散在延展的历史中的。

  如同李子柒短视频刚兴起时主流评论所表达的,这是一种以民间方式传递中国文化的好方式。一年多后再来看,这种方式和其背后的短视频媒介规律,也应该在讲述文化故事、中国故事中充分运用起来,毕竟视觉传播已经是不可逆的大势。大主题短视频往往失之于“急于讲道理”,而这种“急”,既和短视频特征中的“非虚构”冲突,也和故事性冲突,反而容易阻滞传播。因此,越是讲文化故事的短视频创作,越要表达一种松弛的、生活的真实,需要从一定程度上抛却目的性、克制表达欲,并从故事上琢磨。

  单个创作之外,更基础的是关注和鼓励短视频平台的优秀原创者。因为文化交流的立体化,在任何社会里,都依赖于艺术语言的丰富、创作者的精神优裕。主流平台可以依据对方的兴趣点和短视频创作者建立联结,擅长国风动画的鼓励其形式,喜欢二次元形式的鼓励其选择价值主题,倒不必求大求全、严丝合缝。互联网时代万物生长,自己“长”出来的创作者们,已经不自觉地率先摸索新媒介的特征,只是还来不及形成研究、进入知识。这个课题,留给了文化建构的思考者。

讲文化故事,李子柒是个参考答案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日报时评频道“数字时代的观念”专题)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4日 02版)

[ 责编:王丽媛 ]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进入光明日报时评频道“数字时代的观念”专题)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4日 02版)

[ 责编:王丽媛 ]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02-04 22:57:24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