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起步:成渝"一盘棋"的壮丽和声

关键词:成渝,重庆,川渝,两地,成都,建设,地区,发展,共同,科技

我们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张国圣 李晓东 李宏

  62分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前夕,成渝高铁经技术改造后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成渝之间的时空距离再次被刷新。成渝双核间、双核与主要城市间、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达”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自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齐心协力、相向而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一体化发展理念不断落地。

  重庆与四川先后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并协同落实,两省市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一大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改革事项相继实施,成渝两地紧密互动,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起步,迎来成势见效之年,在巴山蜀水之间奏响了“双城记”的协奏曲。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张国圣 李晓东 李宏

  62分钟!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前夕,成渝高铁经技术改造后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成渝之间的时空距离再次被刷新。成渝双核间、双核与主要城市间、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达”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自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川渝齐心协力、相向而行,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一体化发展理念不断落地。

  重庆与四川先后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并协同落实,两省市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一大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和重大改革事项相继实施,成渝两地紧密互动,推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起步,迎来成势见效之年,在巴山蜀水之间奏响了“双城记”的协奏曲。

成渝“一盘棋”的壮丽和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起步

  1月1日上午,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第一趟列车。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的两列中欧班列一路向西,驶往欧洲的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2020年,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近5000列,历年累计开行量达14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40%以上。图为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互联互通

  双城经济圈整体成势

  在成渝高铁提速运营的同一天,重庆与四川同步宣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达万高铁开工。伴随着工程机械鸣笛,川渝期盼多年、曾喊出“砸锅卖铁也要修”的这条高铁,正式进入了实质性施工阶段。

  成达万高铁,不仅串联起成渝城市群,也将成为川渝东出的大通道。它不仅拓展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东、向北出川的通道,同时还延伸串起了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五大城市,推动中西部更加紧密地联系合作,对扩大中西部战略腹地辐射范围起到重要支撑。

  按照规划,成达万高铁将经停南充市营山县。这座西距成都300公里、东距重庆200公里的县城,早早嗅到了“大机遇”,提前作出了布局。高铁开工之时,位于营山城郊的“重庆配套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2020年有36家企业入驻。”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企业入驻却在加速。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60余家,年产值达300多亿元。

  “成渝‘双圈’的交通建设,不仅是要解决两地之间的通道问题。”四川省交通厅负责人说,川渝通道建设将拓展我国南向西向开放的新格局,实现陆路交通由“扇形开放”向“360度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成资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成渝中线高铁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渠江重庆段航道整治、涪江干流双江航电枢纽等水运项目也加快建设步伐……成渝之间水陆全面通达正在提速。截至2020年11月底,川渝两地共同实施的31个重大项目中,已有26个相继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

  统计显示,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的300多天,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平均每1.5天就“握手”一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加快布局,未来可期。

  东扩西进

  区域合作促一体化发展

  成都向东,跨越龙泉山,既跳出盆地束缚,提升了产业和人口承载力,也为成渝相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成都引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速,川南、川中的城市与成渝双核联系更为紧密。

  重庆则提出构建“新版图”,突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其中的“一区”指重庆主城都市区,“两群”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20年5月9日,重庆召开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将渝西12个区扩展为主城新区。扩容后的重庆主城都市区,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27万人和1.8万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实包含两个‘圈’,一个是重庆经济圈,一个是成都经济圈。”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双城记”,做强两个极核,是题中应有之义。

  “成都东进”和“重庆西扩”,既强化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相向而行,又夯实了各自经济圈的基础。两个经济圈的积极联动,则引领着两个“圈”向一个整体发展。

  2020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两大国家级新区频频携手,达成了一系列共识。5月,双方就“政务服务同城化”达成共识。

  2020年7月7日,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向经营场所在四川天府新区的四川全锦巧业会计咨询有限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和代理记账许可证。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说:“以前重庆创业者要在成都拓展市场、办理营业执照,来回至少也得奔波一周,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搞定,简直是太方便了。”

  这一年,川渝还致力推动毗邻地区实现“抱团”发展,推动非毗邻地区实施“飞地”合作。越来越深入的互动合作,不仅改变了成渝地区缺少次级城市支撑的局面,还推动了川渝两地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产业链得以优化升级,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了成渝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创新协同

  构建科创新格局

  2020年12月10日,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重庆大学教授臧志刚分享的一项“黑科技”引起广泛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备质量小、厚度极薄、可弯曲等优点,不仅将推动柔性可穿戴设备等产业发展,也将给薄膜材料、半导体等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这次大会,为川渝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搭建起了更高平台。臧志刚表示:“我们将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契机,与四川当地优质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高效地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我们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更深领域、更广范围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四川省科技厅负责人说。

  川渝两地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科创资源众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交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双方携起手来,打破壁垒,有力促进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2020年4月,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签订了《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地3万余名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其中90%的专家为高级职称。

  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成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董事长陈锦说,过去因受行政区划限制,川渝两地的科研项目与经费只面向本省市的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联盟成立后打破了这一行政壁垒,使高校、科研单位可获得更充足的科研项目来源,企业可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科研资源。

  壁垒一步步被打破,促成了更广泛的合作。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同建设的西部科学城,将成为成渝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和主战场。两地启动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由川渝分别组织专家遴选支持方向,共同出资2000万元对项目进行资助,60余家单位已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双方支持项目已有15个。

  “一体化服务”

  群众更多获得感

  前不久,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达成协议,共同推动生态环保联建联治,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和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共同守护好巴山蜀水美丽画卷。

  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内容。此前,川渝两地已共同组建了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并开办专题培训班,共同推进治理长江干流及嘉陵江、渠江、涪江等跨界河流,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更美好,生活也要更便利。2020年4月23日,一辆来自重庆市潼南区的公交车,泊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公共汽车站,标志着川渝之间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开通。这让在潼南上班的遂宁居民孔成章十分高兴:“现在开行了跨省公交,路费降低了,上下班路途时间也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了。”

  2020年12月21日,成都天府通公司宣布,成渝两地正式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当天一早,成都市民刘先生抢先体验了成渝“一码互通”——用天府通App扫码进站,搭乘地铁前往成都东站,抵达重庆北站后,再用天府通App扫码换乘重庆轨道交通。经常往返成渝两地的他感叹:“太方便了!”

  不止公共交通的“一码互通”,川渝两地群众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一体化服务”。2020年11月初,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协同推出了“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清单涉及95个事项,包括居民身份证换领、电子监控违法处理、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执业药师注册等。

  “川渝人力社保服务信息化,让我最期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川渝已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多项业务可以“就近办”“异地办”。下一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在信息化上下功夫,实现社保服务一体化。同时,两地人社部门将协调两地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通社保卡的借还书等更多功能。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3日 01版)

[ 责编:陈畅 ]

  1月1日上午,重庆、成都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第一趟列车。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智能家电的两列中欧班列一路向西,驶往欧洲的德国杜伊斯堡和波兰罗兹。2020年,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近5000列,历年累计开行量达14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40%以上。图为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新华社记者 唐奕摄

  互联互通

  双城经济圈整体成势

  在成渝高铁提速运营的同一天,重庆与四川同步宣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达万高铁开工。伴随着工程机械鸣笛,川渝期盼多年、曾喊出“砸锅卖铁也要修”的这条高铁,正式进入了实质性施工阶段。

  成达万高铁,不仅串联起成渝城市群,也将成为川渝东出的大通道。它不仅拓展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东、向北出川的通道,同时还延伸串起了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五大城市,推动中西部更加紧密地联系合作,对扩大中西部战略腹地辐射范围起到重要支撑。

  按照规划,成达万高铁将经停南充市营山县。这座西距成都300公里、东距重庆200公里的县城,早早嗅到了“大机遇”,提前作出了布局。高铁开工之时,位于营山城郊的“重庆配套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2020年有36家企业入驻。”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企业入驻却在加速。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60余家,年产值达300多亿元。

  “成渝‘双圈’的交通建设,不仅是要解决两地之间的通道问题。”四川省交通厅负责人说,川渝通道建设将拓展我国南向西向开放的新格局,实现陆路交通由“扇形开放”向“360度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成资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成渝中线高铁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渠江重庆段航道整治、涪江干流双江航电枢纽等水运项目也加快建设步伐……成渝之间水陆全面通达正在提速。截至2020年11月底,川渝两地共同实施的31个重大项目中,已有26个相继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8亿元。

  统计显示,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的300多天,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平均每1.5天就“握手”一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加快布局,未来可期。

  东扩西进

  区域合作促一体化发展

  成都向东,跨越龙泉山,既跳出盆地束缚,提升了产业和人口承载力,也为成渝相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成都引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速,川南、川中的城市与成渝双核联系更为紧密。

  重庆则提出构建“新版图”,突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其中的“一区”指重庆主城都市区,“两群”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2020年5月9日,重庆召开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将渝西12个区扩展为主城新区。扩容后的重庆主城都市区,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27万人和1.8万亿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实包含两个‘圈’,一个是重庆经济圈,一个是成都经济圈。”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双城记”,做强两个极核,是题中应有之义。

  “成都东进”和“重庆西扩”,既强化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成渝相向而行,又夯实了各自经济圈的基础。两个经济圈的积极联动,则引领着两个“圈”向一个整体发展。

  2020年以来,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两大国家级新区频频携手,达成了一系列共识。5月,双方就“政务服务同城化”达成共识。

  2020年7月7日,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向经营场所在四川天府新区的四川全锦巧业会计咨询有限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和代理记账许可证。公司负责人欣喜地说:“以前重庆创业者要在成都拓展市场、办理营业执照,来回至少也得奔波一周,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搞定,简直是太方便了。”

  这一年,川渝还致力推动毗邻地区实现“抱团”发展,推动非毗邻地区实施“飞地”合作。越来越深入的互动合作,不仅改变了成渝地区缺少次级城市支撑的局面,还推动了川渝两地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产业链得以优化升级,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了成渝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创新协同

  构建科创新格局

  2020年12月10日,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重庆大学教授臧志刚分享的一项“黑科技”引起广泛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具备质量小、厚度极薄、可弯曲等优点,不仅将推动柔性可穿戴设备等产业发展,也将给薄膜材料、半导体等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这次大会,为川渝学术交流、成果转化搭建起了更高平台。臧志刚表示:“我们将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契机,与四川当地优质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高效地攻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我们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更深领域、更广范围推进川渝协同创新。”四川省科技厅负责人说。

  川渝两地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等科创资源众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交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双方携起手来,打破壁垒,有力促进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2020年4月,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签订了《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地3万余名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其中90%的专家为高级职称。

  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成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董事长陈锦说,过去因受行政区划限制,川渝两地的科研项目与经费只面向本省市的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联盟成立后打破了这一行政壁垒,使高校、科研单位可获得更充足的科研项目来源,企业可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科研资源。

  壁垒一步步被打破,促成了更广泛的合作。两地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同建设的西部科学城,将成为成渝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和主战场。两地启动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由川渝分别组织专家遴选支持方向,共同出资2000万元对项目进行资助,60余家单位已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双方支持项目已有15个。

  “一体化服务”

  群众更多获得感

  前不久,重庆两江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达成协议,共同推动生态环保联建联治,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和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共同守护好巴山蜀水美丽画卷。

  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内容。此前,川渝两地已共同组建了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并开办专题培训班,共同推进治理长江干流及嘉陵江、渠江、涪江等跨界河流,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环境更美好,生活也要更便利。2020年4月23日,一辆来自重庆市潼南区的公交车,泊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公共汽车站,标志着川渝之间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开通。这让在潼南上班的遂宁居民孔成章十分高兴:“现在开行了跨省公交,路费降低了,上下班路途时间也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了。”

  2020年12月21日,成都天府通公司宣布,成渝两地正式实现公交、轨道“一码”通乘。当天一早,成都市民刘先生抢先体验了成渝“一码互通”——用天府通App扫码进站,搭乘地铁前往成都东站,抵达重庆北站后,再用天府通App扫码换乘重庆轨道交通。经常往返成渝两地的他感叹:“太方便了!”

  不止公共交通的“一码互通”,川渝两地群众正享受着越来越多的“一体化服务”。2020年11月初,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协同推出了“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清单涉及95个事项,包括居民身份证换领、电子监控违法处理、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执业药师注册等。

  “川渝人力社保服务信息化,让我最期待。”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川渝已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多项业务可以“就近办”“异地办”。下一步,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在信息化上下功夫,实现社保服务一体化。同时,两地人社部门将协调两地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通社保卡的借还书等更多功能。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3日 01版)

[ 责编:陈畅 ]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1-01-03 21:28:23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