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这是哪位皇帝写的?

关键词:髦曹,司马昭曰,司马师,忠臣,王经,贾充,天下出

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image.png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曹髦一登场,显得他好像很胆小,很谦逊,没胆子,甚至不敢当这个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这是向司马师示弱。因为这个时候曹髦年纪尚小,宫中也没有自己真正的支持者。但是曹髦用的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表面上让司马师“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实际上是晒司马师在。果然,司马师废立之后就遇到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这是小说里的第一次、历史上的第二次淮南叛乱。人家打着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曹芳复位。

  司马师在这个时候大意了,带病领着众将亲自讨伐毌丘俭——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派其弟司马昭为主将带着其他人去,自己留守都城养病,要是这样,也许不会死得那么快——结果死在淮南地区,而且当时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给其弟司马昭。曹髦的政治手段第一次显露出来了:当他听说司马师死后,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曹髦本意是就此夺掉司马昭的特权。可惜,司马昭身边有人,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善茬,非但没能听话待在陪都许昌,还率兵屯在洛水南岸。在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曹髦误听了王肃之言,给了司马昭实权。王肃是王朗的儿子,王朗就背叛过汉献帝而立曹丕,如今他的儿子更是如此:蒙蔽皇帝,为自己的女婿司马昭最终夺得实权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image.png

  曹髦干了这件事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司马昭虽然没有他哥哥那样跋扈,但是比他哥哥还坏: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旨意都很少请了。这个时候,在淮南,又一次爆发了反对司马家的叛乱。这次起兵的,是原司马师的心腹诸葛诞。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公开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对诸葛诞只能亲自征讨:毕竟,这家伙的影响力不低,而且又是自己的“家贼”。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如今的君臣关系更加紧张,司马昭采纳贾充的建议,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

  曹髦清楚:所谓的叛党,其实是国家忠臣;讨伐军的头子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叛臣。但是曹髦救不了诸葛诞,也奈何不得司马昭,而且因为贾充的建议,使得他想故技重施的机会都没得了。诸葛诞虽然请了东吴作为外援,但也坐实了“叛臣”之名(岂有忠臣仰仗外寇协助清君侧的道理!毌丘俭在这方面比他强,虽然两面受敌也没向东吴求援),加上司马昭心腹中能人也多,诸葛诞自己又与文钦不和,竟然起了内讧。淮南最后一叛,也被平息。司马昭在国内的根基已经彻底牢固,无人能动摇了。

  但是,曹髦用人有问题:真正的忠臣司马孚,因为被曹髦误当成司马昭的一党,并未重用;尚书令陈泰曾多次统兵打仗,也是铁杆忠臣,也未被曹髦任用;而被曹髦当做心腹的墙头草王沈、王业,非但没有帮助曹髦,反而前往司马昭府上告密,使得曹髦的计划功败垂成,一代天子殒命。当时曹髦身边真正能起点作用的,就一个叫焦伯的忠臣护卫。落后一步的王经虽然带过兵,但显然不是将才,也不会武艺。

image.png

  不过曹髦面对贾充率领的数千卫兵时,敢于仗剑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这个时候,禁军都还是听命于天子的。如果曹髦能多说一句“今日只为收逆臣司马昭,其余各无所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估计这些禁军也会一哄而散或者倒戈相助。这招卫瓘后来就用过,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邓艾军中,活捉了邓艾父子。

  可惜曹髦虽有血性,但却缺少完整的计划,也由于历练不够,还没有足够的政治头脑。他没有喊出以上的话,也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群刽子手: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执戟直奔辇前。髦大喝曰:“匹夫敢无礼乎!”言未讫,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上透出,死于辇傍。焦伯挺枪来迎,被成济一戟刺死。曹髦用自己的血,捍卫了天子的尊严,把司马昭的面目也暴露在天下人面前。这个人物也是继曹操之后,老曹家出的令人击节叫好的人物。

  成济没脑子敢弑君,自然被司马昭当作弃子,被夷灭三族,当了曹髦的祭品。倒是王经、司马孚、陈泰三人表现出了忠臣的一面: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曰:“逆贼安敢弑君耶!”充大怒,叱左右缚定……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

  司马昭对于他叔叔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对于陈泰就装聋作哑,陈泰那句“惟有进于此”就是冲着他来的,但是他连贾充也舍不得(其实杀掉贾充做替罪羊还是对的,因为后来司马家的江山就是给贾充的宝贝女儿害的),只把成济三族夷灭了事;对于王经,司马昭就显露出本相了: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

image.png

  每每读到王经母子这一段我都流泪:做儿子的谁不想让母亲以自己显贵。王经一度官至刺史,后来又当了尚书,实在是给他妈长脸。但是由于其为忠臣,不肯依附司马氏,成了曹髦时代最后一个殉葬品。那句“不孝子累及慈母矣”让多少人看了、听了都心碎。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髦是位有血性的君主。在整个书中,他实际上仅次于刘备,可以列为皇帝中的第二位,还高于那位一度背信弃义骑墙派的孙权和实现一统的司马炎。比起他自己的祖父、伯父、堂叔(曹奂)、堂兄都强。但是由于他为君时间太晚也太短,身边又没有类似于丁奉似的谋主(同时代的孙休只得一老将丁奉,就平定了孙綝),虽然最后大喝一声,为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于事无补。

  我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诸葛亮能辅佐曹髦,估计天下定矣——而且不会出现五胡乱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曹髦为君时,诸葛亮活着也有七十多,“奔八”的人了,哪能辅佐的了。所以我对曹髦最终的评价是一声叹息:生不逢时。

  后世的曹髦形象不多,但是说拥刘反曹的评话评书,提及他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尊重,甚至部分拥司马派也不反感他。拥曹派则更是没的说。影视形象嘛,就是姬晨牧演的那位“大魏天子”了,一看就是一介英主,可惜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曹髦一登场,显得他好像很胆小,很谦逊,没胆子,甚至不敢当这个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这是向司马师示弱。因为这个时候曹髦年纪尚小,宫中也没有自己真正的支持者。但是曹髦用的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表面上让司马师“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实际上是晒司马师在。果然,司马师废立之后就遇到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这是小说里的第一次、历史上的第二次淮南叛乱。人家打着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曹芳复位。

  司马师在这个时候大意了,带病领着众将亲自讨伐毌丘俭——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派其弟司马昭为主将带着其他人去,自己留守都城养病,要是这样,也许不会死得那么快——结果死在淮南地区,而且当时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给其弟司马昭。曹髦的政治手段第一次显露出来了:当他听说司马师死后,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曹髦本意是就此夺掉司马昭的特权。可惜,司马昭身边有人,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善茬,非但没能听话待在陪都许昌,还率兵屯在洛水南岸。在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曹髦误听了王肃之言,给了司马昭实权。王肃是王朗的儿子,王朗就背叛过汉献帝而立曹丕,如今他的儿子更是如此:蒙蔽皇帝,为自己的女婿司马昭最终夺得实权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image.png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曹髦一登场,显得他好像很胆小,很谦逊,没胆子,甚至不敢当这个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这是向司马师示弱。因为这个时候曹髦年纪尚小,宫中也没有自己真正的支持者。但是曹髦用的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表面上让司马师“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实际上是晒司马师在。果然,司马师废立之后就遇到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这是小说里的第一次、历史上的第二次淮南叛乱。人家打着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曹芳复位。

  司马师在这个时候大意了,带病领着众将亲自讨伐毌丘俭——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派其弟司马昭为主将带着其他人去,自己留守都城养病,要是这样,也许不会死得那么快——结果死在淮南地区,而且当时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给其弟司马昭。曹髦的政治手段第一次显露出来了:当他听说司马师死后,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曹髦本意是就此夺掉司马昭的特权。可惜,司马昭身边有人,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善茬,非但没能听话待在陪都许昌,还率兵屯在洛水南岸。在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曹髦误听了王肃之言,给了司马昭实权。王肃是王朗的儿子,王朗就背叛过汉献帝而立曹丕,如今他的儿子更是如此:蒙蔽皇帝,为自己的女婿司马昭最终夺得实权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image.png

  曹髦干了这件事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司马昭虽然没有他哥哥那样跋扈,但是比他哥哥还坏: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旨意都很少请了。这个时候,在淮南,又一次爆发了反对司马家的叛乱。这次起兵的,是原司马师的心腹诸葛诞。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公开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对诸葛诞只能亲自征讨:毕竟,这家伙的影响力不低,而且又是自己的“家贼”。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如今的君臣关系更加紧张,司马昭采纳贾充的建议,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

  曹髦清楚:所谓的叛党,其实是国家忠臣;讨伐军的头子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叛臣。但是曹髦救不了诸葛诞,也奈何不得司马昭,而且因为贾充的建议,使得他想故技重施的机会都没得了。诸葛诞虽然请了东吴作为外援,但也坐实了“叛臣”之名(岂有忠臣仰仗外寇协助清君侧的道理!毌丘俭在这方面比他强,虽然两面受敌也没向东吴求援),加上司马昭心腹中能人也多,诸葛诞自己又与文钦不和,竟然起了内讧。淮南最后一叛,也被平息。司马昭在国内的根基已经彻底牢固,无人能动摇了。

  但是,曹髦用人有问题:真正的忠臣司马孚,因为被曹髦误当成司马昭的一党,并未重用;尚书令陈泰曾多次统兵打仗,也是铁杆忠臣,也未被曹髦任用;而被曹髦当做心腹的墙头草王沈、王业,非但没有帮助曹髦,反而前往司马昭府上告密,使得曹髦的计划功败垂成,一代天子殒命。当时曹髦身边真正能起点作用的,就一个叫焦伯的忠臣护卫。落后一步的王经虽然带过兵,但显然不是将才,也不会武艺。

image.png

  不过曹髦面对贾充率领的数千卫兵时,敢于仗剑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这个时候,禁军都还是听命于天子的。如果曹髦能多说一句“今日只为收逆臣司马昭,其余各无所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估计这些禁军也会一哄而散或者倒戈相助。这招卫瓘后来就用过,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邓艾军中,活捉了邓艾父子。

  可惜曹髦虽有血性,但却缺少完整的计划,也由于历练不够,还没有足够的政治头脑。他没有喊出以上的话,也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群刽子手: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执戟直奔辇前。髦大喝曰:“匹夫敢无礼乎!”言未讫,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上透出,死于辇傍。焦伯挺枪来迎,被成济一戟刺死。曹髦用自己的血,捍卫了天子的尊严,把司马昭的面目也暴露在天下人面前。这个人物也是继曹操之后,老曹家出的令人击节叫好的人物。

  成济没脑子敢弑君,自然被司马昭当作弃子,被夷灭三族,当了曹髦的祭品。倒是王经、司马孚、陈泰三人表现出了忠臣的一面: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曰:“逆贼安敢弑君耶!”充大怒,叱左右缚定……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

  司马昭对于他叔叔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对于陈泰就装聋作哑,陈泰那句“惟有进于此”就是冲着他来的,但是他连贾充也舍不得(其实杀掉贾充做替罪羊还是对的,因为后来司马家的江山就是给贾充的宝贝女儿害的),只把成济三族夷灭了事;对于王经,司马昭就显露出本相了: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

image.png

  每每读到王经母子这一段我都流泪:做儿子的谁不想让母亲以自己显贵。王经一度官至刺史,后来又当了尚书,实在是给他妈长脸。但是由于其为忠臣,不肯依附司马氏,成了曹髦时代最后一个殉葬品。那句“不孝子累及慈母矣”让多少人看了、听了都心碎。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髦是位有血性的君主。在整个书中,他实际上仅次于刘备,可以列为皇帝中的第二位,还高于那位一度背信弃义骑墙派的孙权和实现一统的司马炎。比起他自己的祖父、伯父、堂叔(曹奂)、堂兄都强。但是由于他为君时间太晚也太短,身边又没有类似于丁奉似的谋主(同时代的孙休只得一老将丁奉,就平定了孙綝),虽然最后大喝一声,为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于事无补。

  我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诸葛亮能辅佐曹髦,估计天下定矣——而且不会出现五胡乱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曹髦为君时,诸葛亮活着也有七十多,“奔八”的人了,哪能辅佐的了。所以我对曹髦最终的评价是一声叹息:生不逢时。

  后世的曹髦形象不多,但是说拥刘反曹的评话评书,提及他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尊重,甚至部分拥司马派也不反感他。拥曹派则更是没的说。影视形象嘛,就是姬晨牧演的那位“大魏天子”了,一看就是一介英主,可惜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髦干了这件事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司马昭虽然没有他哥哥那样跋扈,但是比他哥哥还坏: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旨意都很少请了。这个时候,在淮南,又一次爆发了反对司马家的叛乱。这次起兵的,是原司马师的心腹诸葛诞。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公开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对诸葛诞只能亲自征讨:毕竟,这家伙的影响力不低,而且又是自己的“家贼”。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如今的君臣关系更加紧张,司马昭采纳贾充的建议,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

  曹髦清楚:所谓的叛党,其实是国家忠臣;讨伐军的头子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叛臣。但是曹髦救不了诸葛诞,也奈何不得司马昭,而且因为贾充的建议,使得他想故技重施的机会都没得了。诸葛诞虽然请了东吴作为外援,但也坐实了“叛臣”之名(岂有忠臣仰仗外寇协助清君侧的道理!毌丘俭在这方面比他强,虽然两面受敌也没向东吴求援),加上司马昭心腹中能人也多,诸葛诞自己又与文钦不和,竟然起了内讧。淮南最后一叛,也被平息。司马昭在国内的根基已经彻底牢固,无人能动摇了。

  但是,曹髦用人有问题:真正的忠臣司马孚,因为被曹髦误当成司马昭的一党,并未重用;尚书令陈泰曾多次统兵打仗,也是铁杆忠臣,也未被曹髦任用;而被曹髦当做心腹的墙头草王沈、王业,非但没有帮助曹髦,反而前往司马昭府上告密,使得曹髦的计划功败垂成,一代天子殒命。当时曹髦身边真正能起点作用的,就一个叫焦伯的忠臣护卫。落后一步的王经虽然带过兵,但显然不是将才,也不会武艺。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image.png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曹髦一登场,显得他好像很胆小,很谦逊,没胆子,甚至不敢当这个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这是向司马师示弱。因为这个时候曹髦年纪尚小,宫中也没有自己真正的支持者。但是曹髦用的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表面上让司马师“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实际上是晒司马师在。果然,司马师废立之后就遇到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这是小说里的第一次、历史上的第二次淮南叛乱。人家打着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曹芳复位。

  司马师在这个时候大意了,带病领着众将亲自讨伐毌丘俭——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派其弟司马昭为主将带着其他人去,自己留守都城养病,要是这样,也许不会死得那么快——结果死在淮南地区,而且当时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给其弟司马昭。曹髦的政治手段第一次显露出来了:当他听说司马师死后,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曹髦本意是就此夺掉司马昭的特权。可惜,司马昭身边有人,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善茬,非但没能听话待在陪都许昌,还率兵屯在洛水南岸。在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曹髦误听了王肃之言,给了司马昭实权。王肃是王朗的儿子,王朗就背叛过汉献帝而立曹丕,如今他的儿子更是如此:蒙蔽皇帝,为自己的女婿司马昭最终夺得实权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image.png

  曹髦干了这件事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司马昭虽然没有他哥哥那样跋扈,但是比他哥哥还坏: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旨意都很少请了。这个时候,在淮南,又一次爆发了反对司马家的叛乱。这次起兵的,是原司马师的心腹诸葛诞。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公开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对诸葛诞只能亲自征讨:毕竟,这家伙的影响力不低,而且又是自己的“家贼”。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如今的君臣关系更加紧张,司马昭采纳贾充的建议,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

  曹髦清楚:所谓的叛党,其实是国家忠臣;讨伐军的头子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叛臣。但是曹髦救不了诸葛诞,也奈何不得司马昭,而且因为贾充的建议,使得他想故技重施的机会都没得了。诸葛诞虽然请了东吴作为外援,但也坐实了“叛臣”之名(岂有忠臣仰仗外寇协助清君侧的道理!毌丘俭在这方面比他强,虽然两面受敌也没向东吴求援),加上司马昭心腹中能人也多,诸葛诞自己又与文钦不和,竟然起了内讧。淮南最后一叛,也被平息。司马昭在国内的根基已经彻底牢固,无人能动摇了。

  但是,曹髦用人有问题:真正的忠臣司马孚,因为被曹髦误当成司马昭的一党,并未重用;尚书令陈泰曾多次统兵打仗,也是铁杆忠臣,也未被曹髦任用;而被曹髦当做心腹的墙头草王沈、王业,非但没有帮助曹髦,反而前往司马昭府上告密,使得曹髦的计划功败垂成,一代天子殒命。当时曹髦身边真正能起点作用的,就一个叫焦伯的忠臣护卫。落后一步的王经虽然带过兵,但显然不是将才,也不会武艺。

image.png

  不过曹髦面对贾充率领的数千卫兵时,敢于仗剑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这个时候,禁军都还是听命于天子的。如果曹髦能多说一句“今日只为收逆臣司马昭,其余各无所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估计这些禁军也会一哄而散或者倒戈相助。这招卫瓘后来就用过,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邓艾军中,活捉了邓艾父子。

  可惜曹髦虽有血性,但却缺少完整的计划,也由于历练不够,还没有足够的政治头脑。他没有喊出以上的话,也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群刽子手: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执戟直奔辇前。髦大喝曰:“匹夫敢无礼乎!”言未讫,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上透出,死于辇傍。焦伯挺枪来迎,被成济一戟刺死。曹髦用自己的血,捍卫了天子的尊严,把司马昭的面目也暴露在天下人面前。这个人物也是继曹操之后,老曹家出的令人击节叫好的人物。

  成济没脑子敢弑君,自然被司马昭当作弃子,被夷灭三族,当了曹髦的祭品。倒是王经、司马孚、陈泰三人表现出了忠臣的一面: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曰:“逆贼安敢弑君耶!”充大怒,叱左右缚定……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

  司马昭对于他叔叔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对于陈泰就装聋作哑,陈泰那句“惟有进于此”就是冲着他来的,但是他连贾充也舍不得(其实杀掉贾充做替罪羊还是对的,因为后来司马家的江山就是给贾充的宝贝女儿害的),只把成济三族夷灭了事;对于王经,司马昭就显露出本相了: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

image.png

  每每读到王经母子这一段我都流泪:做儿子的谁不想让母亲以自己显贵。王经一度官至刺史,后来又当了尚书,实在是给他妈长脸。但是由于其为忠臣,不肯依附司马氏,成了曹髦时代最后一个殉葬品。那句“不孝子累及慈母矣”让多少人看了、听了都心碎。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髦是位有血性的君主。在整个书中,他实际上仅次于刘备,可以列为皇帝中的第二位,还高于那位一度背信弃义骑墙派的孙权和实现一统的司马炎。比起他自己的祖父、伯父、堂叔(曹奂)、堂兄都强。但是由于他为君时间太晚也太短,身边又没有类似于丁奉似的谋主(同时代的孙休只得一老将丁奉,就平定了孙綝),虽然最后大喝一声,为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于事无补。

  我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诸葛亮能辅佐曹髦,估计天下定矣——而且不会出现五胡乱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曹髦为君时,诸葛亮活着也有七十多,“奔八”的人了,哪能辅佐的了。所以我对曹髦最终的评价是一声叹息:生不逢时。

  后世的曹髦形象不多,但是说拥刘反曹的评话评书,提及他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尊重,甚至部分拥司马派也不反感他。拥曹派则更是没的说。影视形象嘛,就是姬晨牧演的那位“大魏天子”了,一看就是一介英主,可惜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不过曹髦面对贾充率领的数千卫兵时,敢于仗剑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这个时候,禁军都还是听命于天子的。如果曹髦能多说一句“今日只为收逆臣司马昭,其余各无所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估计这些禁军也会一哄而散或者倒戈相助。这招卫瓘后来就用过,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邓艾军中,活捉了邓艾父子。

  可惜曹髦虽有血性,但却缺少完整的计划,也由于历练不够,还没有足够的政治头脑。他没有喊出以上的话,也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群刽子手: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执戟直奔辇前。髦大喝曰:“匹夫敢无礼乎!”言未讫,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上透出,死于辇傍。焦伯挺枪来迎,被成济一戟刺死。曹髦用自己的血,捍卫了天子的尊严,把司马昭的面目也暴露在天下人面前。这个人物也是继曹操之后,老曹家出的令人击节叫好的人物。

  成济没脑子敢弑君,自然被司马昭当作弃子,被夷灭三族,当了曹髦的祭品。倒是王经、司马孚、陈泰三人表现出了忠臣的一面: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曰:“逆贼安敢弑君耶!”充大怒,叱左右缚定……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

  司马昭对于他叔叔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对于陈泰就装聋作哑,陈泰那句“惟有进于此”就是冲着他来的,但是他连贾充也舍不得(其实杀掉贾充做替罪羊还是对的,因为后来司马家的江山就是给贾充的宝贝女儿害的),只把成济三族夷灭了事;对于王经,司马昭就显露出本相了: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是什么意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曹髦是《三国演义》里,即使拥刘反曹的人也要佩服的一位魏国有血性、有胆气的皇帝。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皇帝,原本完全可以中兴大魏,却死在奸臣的爪牙手中。说到他,我只能感叹其实在生不逢时:

  在小说中,因为曹芳与国丈张缉、皇族夏侯玄以及大臣李丰合谋,准备学自己的姑爷爷刘协,也写类似于衣带诏性质的血诏来号召忠臣讨伐权奸司马师兄弟。被司马师发现后,杀了皇后和三位大臣,并且决意向太后要挟,废掉曹芳,另立曹据为君;太后以“彭城王乃老身之叔,今立为君,我何以当之?今有高贵乡公曹髦,乃文皇帝之孙;此人温恭克让,可以立之。卿等大臣,从长计议”为折中方案,得到了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的支持(很奇怪,司马孚却到死都是曹魏的铁杆忠臣)。有了自己家长辈打圆场,司马师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曹髦从此登上舞台。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乃文帝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日,司马师以太后命宣至,文武官僚备銮驾于西掖门外拜迎。髦慌忙答礼。太尉王肃曰:“主上不当答礼。”髦曰:“吾亦人臣也,安得不答礼乎?”文武扶髦上辇入宫,髦辞曰:“太后诏命,不知为何,吾安敢乘辇而入?”遂步行至太极东堂。司马师迎着,髦先下拜,师急扶起。问候已毕,引见太后。后曰:“吾见汝年幼时,有帝王之相;汝今可为天下之主:务须恭俭节用,布德施仁,勿辱先帝也。”髦再三谦辞。师令文武请髦出太极殿,是日立为新君,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文武百官,各有封赐。

image.png

  从这段话可以看到,曹髦一登场,显得他好像很胆小,很谦逊,没胆子,甚至不敢当这个皇帝。其实不是这样的:他这是向司马师示弱。因为这个时候曹髦年纪尚小,宫中也没有自己真正的支持者。但是曹髦用的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表面上让司马师“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带剑上殿”,实际上是晒司马师在。果然,司马师废立之后就遇到了毌丘俭、文钦的叛乱,这是小说里的第一次、历史上的第二次淮南叛乱。人家打着的就是“清君侧”的名义,要为曹芳复位。

  司马师在这个时候大意了,带病领着众将亲自讨伐毌丘俭——其实这件事,完全可以派其弟司马昭为主将带着其他人去,自己留守都城养病,要是这样,也许不会死得那么快——结果死在淮南地区,而且当时私相授受,将军权转交给其弟司马昭。曹髦的政治手段第一次显露出来了:当他听说司马师死后,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曹髦本意是就此夺掉司马昭的特权。可惜,司马昭身边有人,加上他本人也不是善茬,非但没能听话待在陪都许昌,还率兵屯在洛水南岸。在这个时候,经验不足的曹髦误听了王肃之言,给了司马昭实权。王肃是王朗的儿子,王朗就背叛过汉献帝而立曹丕,如今他的儿子更是如此:蒙蔽皇帝,为自己的女婿司马昭最终夺得实权奠定了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image.png

  曹髦干了这件事后,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司马昭虽然没有他哥哥那样跋扈,但是比他哥哥还坏:自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出入常令三千铁甲骁将前后簇拥,以为护卫;一应事务,不奏朝廷,就于相府裁处。旨意都很少请了。这个时候,在淮南,又一次爆发了反对司马家的叛乱。这次起兵的,是原司马师的心腹诸葛诞。诸葛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公开背叛司马昭。司马昭对诸葛诞只能亲自征讨:毕竟,这家伙的影响力不低,而且又是自己的“家贼”。介于曹髦曾经对司马昭做过小动作,如今的君臣关系更加紧张,司马昭采纳贾充的建议,昭请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任从调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并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敌,必须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扫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权,只得从之。

  曹髦清楚:所谓的叛党,其实是国家忠臣;讨伐军的头子司马昭,才是真正的叛臣。但是曹髦救不了诸葛诞,也奈何不得司马昭,而且因为贾充的建议,使得他想故技重施的机会都没得了。诸葛诞虽然请了东吴作为外援,但也坐实了“叛臣”之名(岂有忠臣仰仗外寇协助清君侧的道理!毌丘俭在这方面比他强,虽然两面受敌也没向东吴求援),加上司马昭心腹中能人也多,诸葛诞自己又与文钦不和,竟然起了内讧。淮南最后一叛,也被平息。司马昭在国内的根基已经彻底牢固,无人能动摇了。

  但是,曹髦用人有问题:真正的忠臣司马孚,因为被曹髦误当成司马昭的一党,并未重用;尚书令陈泰曾多次统兵打仗,也是铁杆忠臣,也未被曹髦任用;而被曹髦当做心腹的墙头草王沈、王业,非但没有帮助曹髦,反而前往司马昭府上告密,使得曹髦的计划功败垂成,一代天子殒命。当时曹髦身边真正能起点作用的,就一个叫焦伯的忠臣护卫。落后一步的王经虽然带过兵,但显然不是将才,也不会武艺。

image.png

  不过曹髦面对贾充率领的数千卫兵时,敢于仗剑大喝曰:“吾乃天子也!汝等突入宫庭,欲弑君耶?”禁兵见了曹髦,皆不敢动。这个时候,禁军都还是听命于天子的。如果曹髦能多说一句“今日只为收逆臣司马昭,其余各无所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估计这些禁军也会一哄而散或者倒戈相助。这招卫瓘后来就用过,不费吹灰之力进入邓艾军中,活捉了邓艾父子。

  可惜曹髦虽有血性,但却缺少完整的计划,也由于历练不够,还没有足够的政治头脑。他没有喊出以上的话,也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群刽子手:贾充呼成济曰:“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济乃绰戟在手,回顾充曰:“当杀耶?当缚耶?”充曰:“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执戟直奔辇前。髦大喝曰:“匹夫敢无礼乎!”言未讫,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撞出辇来;再一戟,刃从背上透出,死于辇傍。焦伯挺枪来迎,被成济一戟刺死。曹髦用自己的血,捍卫了天子的尊严,把司马昭的面目也暴露在天下人面前。这个人物也是继曹操之后,老曹家出的令人击节叫好的人物。

  成济没脑子敢弑君,自然被司马昭当作弃子,被夷灭三族,当了曹髦的祭品。倒是王经、司马孚、陈泰三人表现出了忠臣的一面:王经随后赶来,大骂贾充曰:“逆贼安敢弑君耶!”充大怒,叱左右缚定……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将髦尸用棺椁盛贮,停于偏殿之西……乃披麻带孝而入,哭拜于灵前。昭亦佯哭而问曰:“今日之事,何法处之?”泰曰:“独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问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进于此者,不知其次。”

  司马昭对于他叔叔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对于陈泰就装聋作哑,陈泰那句“惟有进于此”就是冲着他来的,但是他连贾充也舍不得(其实杀掉贾充做替罪羊还是对的,因为后来司马家的江山就是给贾充的宝贝女儿害的),只把成济三族夷灭了事;对于王经,司马昭就显露出本相了:昭又使人收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正在廷尉厅下,忽见缚其母至。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母大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死所耳!以此弃命,何恨之有!”次日,王经全家皆押赴东市。王经母子含笑受刑。满城士庶,无不垂泪。

image.png

  每每读到王经母子这一段我都流泪:做儿子的谁不想让母亲以自己显贵。王经一度官至刺史,后来又当了尚书,实在是给他妈长脸。但是由于其为忠臣,不肯依附司马氏,成了曹髦时代最后一个殉葬品。那句“不孝子累及慈母矣”让多少人看了、听了都心碎。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髦是位有血性的君主。在整个书中,他实际上仅次于刘备,可以列为皇帝中的第二位,还高于那位一度背信弃义骑墙派的孙权和实现一统的司马炎。比起他自己的祖父、伯父、堂叔(曹奂)、堂兄都强。但是由于他为君时间太晚也太短,身边又没有类似于丁奉似的谋主(同时代的孙休只得一老将丁奉,就平定了孙綝),虽然最后大喝一声,为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于事无补。

  我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诸葛亮能辅佐曹髦,估计天下定矣——而且不会出现五胡乱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曹髦为君时,诸葛亮活着也有七十多,“奔八”的人了,哪能辅佐的了。所以我对曹髦最终的评价是一声叹息:生不逢时。

  后世的曹髦形象不多,但是说拥刘反曹的评话评书,提及他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尊重,甚至部分拥司马派也不反感他。拥曹派则更是没的说。影视形象嘛,就是姬晨牧演的那位“大魏天子”了,一看就是一介英主,可惜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每每读到王经母子这一段我都流泪:做儿子的谁不想让母亲以自己显贵。王经一度官至刺史,后来又当了尚书,实在是给他妈长脸。但是由于其为忠臣,不肯依附司马氏,成了曹髦时代最后一个殉葬品。那句“不孝子累及慈母矣”让多少人看了、听了都心碎。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髦是位有血性的君主。在整个书中,他实际上仅次于刘备,可以列为皇帝中的第二位,还高于那位一度背信弃义骑墙派的孙权和实现一统的司马炎。比起他自己的祖父、伯父、堂叔(曹奂)、堂兄都强。但是由于他为君时间太晚也太短,身边又没有类似于丁奉似的谋主(同时代的孙休只得一老将丁奉,就平定了孙綝),虽然最后大喝一声,为短暂的人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于事无补。

  我曾经有这样的设想:如果诸葛亮能辅佐曹髦,估计天下定矣——而且不会出现五胡乱华。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曹髦为君时,诸葛亮活着也有七十多,“奔八”的人了,哪能辅佐的了。所以我对曹髦最终的评价是一声叹息:生不逢时。

  后世的曹髦形象不多,但是说拥刘反曹的评话评书,提及他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尊重,甚至部分拥司马派也不反感他。拥曹派则更是没的说。影视形象嘛,就是姬晨牧演的那位“大魏天子”了,一看就是一介英主,可惜被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0-11-22 20:13:57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