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评论:电影《信条》绕晕观众真的好吗?

关键词:信条,观众,影片,诺兰,电影中戏,复杂,男主角,时间

《信条》除了是他做导演以来拍摄过的最复杂的影片

信条信条

信条绕晕观众真的好吗

王金跃

在中国内地市场,仅仅一天,克里斯托弗·诺兰万众瞩目的新片《信条》就被已经公映了17天的《八佰》拉下了单日票房冠军的宝座。

伴随而来的,是该片的豆瓣评分也从开始的8.4分跌到了现在的7.9分,在诺兰拍摄过的11部电影长片中,仅比《失眠症》高了0.4分。

复杂纠葛的“时间逆转”故事架构彻底绕晕了大部分观众。在影片公映之前,知名影评家周黎明写道:这不是观众智商的问题。我刚刚浏览了几十篇西方影评人的评论,没有人敢声称完全看懂了。基本设定一点不难懂,但要一遍看懂所有细节,几乎不可能……3遍后才有资格出去参加解读论战。

《信条》的复杂叙事线很快激起了网友和很多自媒体的解读兴趣,一家自媒体的作者在看了9遍《信条》后,出了一期将近一小时的视频,即便如此,该视频依然有不少点没有交代清楚。

这种智力上的激荡很快将观众分为了两个阵营:看懂和看不懂。一位网友在第13次看了《信条》后赞叹道:一次比一次圆满,感谢诺兰奉献了这部电影。而另一个阵营中,一位坦承自己看得稀里糊涂的观众则说:“电影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埋再多的所谓暗叙事、玩再多的结构与技巧,也依旧不好看。”

笔者是属于后者阵营的。我老实承认,看片的过程很吃力沉闷,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影片并没有营造出一种超越想象的视觉奇观。《信条》开头在基辅歌剧院解救人质这场戏,远远没有《蝙蝠侠:黑暗骑士》开头“小丑”抢银行这场戏来得惊心动魄。这场戏感觉有点像跑酷运动,男主角除了四处跑跳,实在乏善可陈。

片中用真实的波音747飞机撞大楼的戏,也远远没有《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贝恩空中劫持飞机”这场戏来得刺激。

全片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公路上男主角抢夺箱子的戏,拍得还算紧凑刺激。但相对于《星际穿越》的虫洞奇观和《盗梦空间》的折叠世界,《信条》中的场面不要说不如诺兰之前的作品,即使相比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4》等谍战大片,场面上依然落下风。

其次,影片前半部分大量的时间都是角色在对白,交代“时间逆转”“熵增熵减”等物理知识,情节推进慢。这些枯燥的专业术语让人看得昏昏欲睡。而到了男主角准备进入旋转门进行“时间逆转”回去救女主角凯特时,影片的节奏突然加快,随后就是一系列快节奏的行动。由于逆时空导致的反方向动作和片中不同角色视点的切割,出现在观众眼前的画面就显得杂乱无章。虽然诺兰很细心地把这些细节都做了标志,比如用氧气面罩、红色、蓝色等来区分,但观众第一次看电影时,是不可能同时接受这么多信息的,所以大部分的观众都卡在了这里,只觉得银幕上一片混战,看得稀里糊涂。

第三,在诺兰的上一部影片《敦刻尔克》中,他用调快了的秒针走动的嘀嗒声贯穿了整部影片,营造了争分夺秒的紧张感,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肯定。在《信条》中,他居然故技重演,高分贝的电子配音几乎贯穿全片,虽然瑞典音乐家路德维希·戈兰森的重低音配乐营造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紧张感,但在角色对话的时候都配上刻意调高的配乐,实在有点不明所以。过高的音量甚至导致有的电影院音响设备被震坏、隔壁玻璃被震碎的后果。

最后就是影片复杂的“时间逆转”叙事线了。虽然影片的大致情节还是比较清楚的,但第一次看,被绕晕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对于诺兰的忠实粉丝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探索偶像创作思路的难得机会,但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如此复杂的一遍又一遍“时间逆转”,就是在考验观众的耐心,甚至是挑战观众的智商了。

不过在看了很多解读文章后,笔者也承认,片中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男主角跟罗伯特·帕丁森扮演的尼尔之间的生死友谊还是非常感人的。影片开头即结尾的回文式结构也非常有巧思。如果从“这不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而是故事讲述的年代”出发,《信条》的确提供了对像007这样常见间谍片的一种全新故事讲述,作为电影文化,诺兰的创新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针对周黎明老师关于《信条》的微博评论这样写道:看电影,看得怀疑自己的智商,也许未必是件好事。

这或许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观众的心声,毕竟,普通观众走进电影院,最主要的还是要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而不是在复杂的情节中挑战自己的智商。诺兰之前的作品培养了大批的粉丝,但从《信条》开始,粉丝中开始有了分化的迹象,批评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对于诺兰来说,《信条》除了是他做导演以来拍摄过的最复杂的影片,也有可能是他导演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责编:kita)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20-09-08 13:05:32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