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星座 交友 视频 明星 新闻 NBA 足球 体育 美图 游戏 音乐 摄影 军事 笑话
社区 招聘 地图 美食 汽车 基金 两性 女性 法律 娱乐 时尚 彩票 宠物 股票 手机
购物 健康 银行 房产 儿童 旅游 大学 宗教 公益 考试 教育 外语 留学 科技 爱好
微博 电脑 桌面 招商 聊天 硬件 软件 建站 编程 邮箱 设计 数码 曲艺 棋牌 生活
QQ 二手汽车 生活助手 天气 直播 站长 婚嫁 租厂房 服务器 租赁 互联网 农产品 修理 搬家 UI素材
保洁 面辅料 牧业 出书 代工 物流 电影 电视 综艺 动漫 全知导航-八卦 秀场 减肥 美女 母婴
团购 特卖 家居 杀毒 手机应用 找加盟 找设计 找家政 众筹 找搬家 找代理 热门应用 找代工 找工作 找物流
找回收
男子辟谣老妈"碱性食物抗癌"帖竟被踢出家庭群聊

关键词:,谣言,程毅,,发

家庭群里辟谣竟被踢出群程毅告诉记者

(原标题:老妈发帖他辟谣 竟被踢出家庭群)

就因为“鉴定”老妈转发到家庭群的一个帖子是谣言,竟引发一场母子关系的不和谐,自己还被无情地踢出了群聊。大连市民程毅(化名)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则网络谣言为何能搞出这么大动静。

家庭群里辟谣竟被踢出群

程毅告诉记者,11月8日早上,他刚起床便看见老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个帖子:《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程毅说,大多数时候,他已经习惯了七大姑八大姨在家庭群里发类似的帖子,“那天早上大概是没睡醒吧,手一欠儿,回复了一句:都辟谣了,别再转了。”发完,他就起床洗漱去了。没想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之后,“火山”爆发了。

很快,程毅的妈妈私信他,认为不应该在群里公开质疑她,并且越说越激动:发个东西你那么认真干吗?你也有老的时候,我们帮你带孩子、做饭,对你们有求必应,到我们这就落得这么个悲惨的下场吗?我们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吗?程毅说自己洗漱回来看到这么长的控诉,蒙了。他先在群里向母亲道了歉,随后话锋一转又义正词严地表明了立场:我就见不得假新闻,尤其是骗老人的假新闻。你们之前转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就算了,但我觉得我有义务告知大家哪些是谣言。所以,各位长辈,不好意思了,从今天起,但凡你们在群里发谣言,我都会直接指出。

痛快地发完了这些话,程毅去上班了。可中午午休时,他再打开手机翻看家族群想再发句话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却发现怎么也发不出去――自己竟被以三姨为群主的家庭群踢出了群。三姨还在私信里跟程毅说,你妈为这事气得都抹眼泪了。

在家庭其他成员的斡旋下,程毅又被拉回了家庭群,但“一天来,群里都好安静。”程毅说。

家庭群成谣言帖的重灾区

“我妈还算好点的,三姨、大舅每天都发谣言帖。”程毅说,他们没事就发什么“刚刚曝光,养老金双轨制的重大秘密……”“吃完香蕉千万别吃它,当心滋养癌细胞。”家庭群简直成了谣言的重灾区。没想到的是,家庭群其他年轻成员在小群里也集体讨伐了程毅:哥,你疯了吧,敢怼二姨?他们不是天天都发这些吗,你今天是咋的了?

有趣的是,程毅在跟几个哥们儿诉苦时,发现几乎每家都有个类似的家庭群,多数情况下,其他人的处理办法是“当没看见”。程毅说,不过受到他的鼓舞,当天有一个大学同学发微信来说已经在家庭群里宣布,要向谣言帖“宣战”。

谣言传播环节竟已明码标价

新华社此前一则报道显示,近年来,政府机构、公益组织、自媒体平台的辟谣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挡不住大量“关怀式谣言”在微信群、朋友圈肆虐。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对此缺乏免疫力,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成为这类谣言的“二传手”。“关怀式谣言”涉及衣、食、住、行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领域,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引人点击,欺骗性更强;基于熟人传播,危害很大。读者一旦轻信,轻则形成错误观念,重则可能在用药、急救等方面酿成恶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谣行为近年来“产业化”趋势明显,甚至在谣言传播环节就开始明码标价。有APP对注册用户转发文章带来的阅读量按照每次0.1元的价格进行“奖励”,甚至还建立了“带徒弟”“发展下线”的收益分配机制。读者不经意地转发或点击其实是在为谣言制造者和发布者免费“打工”。在采访中,市民丁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家庭群里每天都是“谣言四起”,从名人到鸡汤到衣食住行,最近她的二婶就为各种APP转发消息,“每天都发十多条,据说还带‘徒弟’,‘徒弟’每转发一条,她也能得到红包收益。”丁女士说,二婶有时会定向把微信消息转给自己,并叮嘱一定要点开看,她才能靠点击量赚钱。

心理咨询师:子女应多一些耐心和理解,有话好好说

在大连黄鹤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洪伟看来,类似程毅家发生的冲突其实是两代人在观念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理解与认可。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以及心理特征值得关注,他们对手机微信信息具有明显的兴奋性。不同于年轻人对网络的熟知与掌握,而今他们有种“被解禁的感觉”,进而显得兴奋,转发一条信息就像一种“炫耀”一般。另外,老年群体对健康与安全类的讯息是没有抵抗力与辨别力的。这个年龄段,也是一个人面对各种“丧失”阶段,他们担心老去,担心健康出问题,所以会异常关注健康与养生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寄托是温暖、活力、被关注以及希望。从这一点来讲,作为年轻人应该给予理解,有的时候你自认为做了一件非常对的事情,比如在微信群里当众指出了谣言,但可能因为时机不对,却伤了和气,伤了他人的自尊。刘洪伟建议,为人子女在对待处在老年人年龄段的父母的事情,应该多一些耐心与理解,即便是忠告,也要“有话好好说”。

老人心态

老年人对手机微信信息具有明显的兴奋性,他们有种“被解禁的感觉”,转发一条信息就像一种“炫耀”一般。另外,他们担心老去,担心健康出问题,所以会异常关注健康与养生内容。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寄托是温暖、活力、被关注以及希望。

这样处理

年轻人应该给予理解,在对待处在老年人年龄段的父母的事情,应该多一些耐心与理解,即便是忠告,也要“有话好好说”。


律师说法

平台应加强监督切断谣言发布路径

TIP:您正在快照阅读,阅读更多点击

发布日期:2019-12-16 18:07:48

以上由全知导航为您整理呈现.删除请联系: info@404886.com     

网友观点:
马上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知头条立场。请理想发言,恶性发现将由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已为您加载完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